在美国,绝大多数人投资股票都是通过经纪人来进行的,然而经纪人和投资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你有没有想过,那些以“佣金总量提成”发财的经纪人,向你推荐的投资产品是不是真的可信?因此,当你在经纪人的花言巧语下,准备从口袋里掏钱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他们的收入是从何而来的。
在美国,绝大多数人投资股票都是通过经纪人来进行的,然而经纪人和投资者究竟是什么关系?他们是真正帮助投资者带来财富的人,还是借助投资者为自己牟利的人?
这倒真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或许大多数投资者在和热情又口若悬河的经纪人打交道时都不曾意识到,其实你自己才是经纪人的财富之源。他们不断地游说你购买这只股票、那只基金,背后真正的目的是提取属于他们的可观佣金。
“薪酬决定行为”——这是隐藏于背后的逻辑,经纪人的薪酬如果来源于佣金总量提成,或者是来源于客户账户的业绩提成,或者是来源于客户账户的资产提成,经纪人的行为会大相径庭。 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佣金总量提成一直是主流。
美国证券市场富有的经纪人从客户身上大“捞”了一笔,他们推荐合适的投资工具,比如股票、债券、基金以及期货,对代理账户的每个交易都收取佣金和服务费用,这样的薪酬来源决定了他们的行为——希望投资者买入没有的股票,卖出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投资者赔了钱,他们依旧能坐收佣金。于是,误导投资者和道德沦丧的细菌在这张温床上不断滋生。
尽管在美国金融业的经纪人从业规则中有这样一条,“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或者投资建议的时候,你必须告诉你的客户你为此所能获得的相关收入,同时还必须告知投资者你们之间所涉及的利益冲突。” 但有多少经纪人会将这一条郑重地提醒投资者?
报酬来自高比例佣金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沃伦·巴菲特的名字在证券业路人皆知。他常常说,任何一个经纪人,只要在1965年到目前这段时间里,推荐客户买入并持有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就会让他的客户发大财。1965年,该公司的股票是每股12美元,而到了2005年1月,该股票的市值已经增加到了每股9.1万美元。40年的时间,从12美元到9.1万美元,每股股票的价值翻了7583倍。
但问题在于,买入一个股票持有40年的人在美国几乎难以找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你的经纪人会尽力催促你快点把手里的股票抛掉。这是由于他们的收入来自于股票交易数量一定比例的提成,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这么做,就会饿死。按照巴菲特的话来说,“经纪人有时候更像一位按照病人换药频率来收费的医生,他的报酬更多来自于他想要推销的东西,而不是让你感觉到更好的东西。”
这一点可能还要从美国的经纪人制度说起。美国的经纪人制度和中国现行的交易制度有不少差异。经纪人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比如全职经纪人,他们通常任职于人们耳熟能详的大经纪公司,比如潘恩韦伯集团、摩根斯坦利、所罗门美邦等。
规模最大的全职型经纪公司是美林证券,该公司在美国大约有500个分支机构,雇佣有大约1.4万名经纪人,由他们管理的客户超过900多万,投资价值总额达到1.3万亿美元。他们提供的服务不但包括帮助客户决定投资目标,并且按照客户的要求进行交易,而且公司内还有专门的研究人员出具投资报告,经纪人以这些报告为基础向客户提供投资意见,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投资组合。当然,对这些咨询性质的服务,客户往往需要支付更多的费用。2000年美林证券公司的经纪人每项交易所收取的佣金平均为200美元。
另一种类型的经纪公司叫做折扣经纪机构。这种公司通常提供少量的咨询服务,或者根本就没有此类服务,投资者进行每次交易只需要支付一般水平的佣金或者费用即可。
在线经纪人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券商类型,他们大部分是折扣经纪人,收取9.95美元的普通佣金,主要的在线经纪人可以为客户进行高达5000股的交易。有些在线经纪公司独辟蹊径,也开始提供投资建议,比如嘉信理财公司(Charles Schwab),他们进入全职服务领域,向持有一定资产额的客户提供研究结果和建议。
经纪公司赚钱的方法和国内的券商是类似的——通过交易佣金,按照交易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无疑,这种机制的潜台词就是,如果经纪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客户,或者促使客户更频繁地交易,公司的盈利就会提高。
这种政策最底端的执行者就是那些经纪人,“报酬决定行为”,经纪公司刺激经纪人卖力工作的招数也层出不穷。最流行而且广为采纳的做法就是佣金提成,华尔街通行的一般标准是按照33%的比例。如果某个经纪人的客户一个月的交易佣金达到20000美元,这个经纪人的提成收入就能达到6600美元。这并不是什么难事,许多王牌经纪人的年收入可能多达上千万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