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召开的上海市人代会上,当陈良宇读完那份浓缩了上海过去一年巨大成就和未来5年美好前景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所有的上海人都从中感受到了身处的这座国际性大都市在新世纪初的大发展。
上海的城市发展速度有数字为证:5年来,上海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4%,200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09 美元。上海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数字为证:2002 年城市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3250 元和6212 元,城乡居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比较宽裕的小康水平。而5年后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更是用一个数字就能说明问题,那就是到2007年,上海人均GDP将达到7500美元。
衣食住行都会变化 众所周知,GDP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2001年,上海人均GDP突破4500美元,在中国内地省市中率先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02年,人均GDP已接近5000美元,如果今后继续保持每年10%的增长速度,上海将在2007年顺利达到人均GDP 7500美元。这不仅意味着进入发展中国家的发达经济阶段,老百姓过上“富裕小康”生活,也意味着上海离发达国家人均GDP10000美元的标准又靠近了一大步。
那会是怎样一种生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系主任华民说,简单概括就是衣食住行都会发生变化。
专家们大致描绘了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吃饭不单为“饱”,食营养、食文化,甚至就为体验吃的新奇;款式、品牌、做工,原只要“求暖”的穿衣,成为舒适与时尚的享受。人们向往自然宁静,市郊低密度、高品质的多层房,甚至独幢房将受到青睐。交通不是问题,下班后开着车驶上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别说市郊,就是家在苏杭,那也不过是听一盘CD的时间。学习、运动、旅游、社交,8小时外的闲暇生活丰富多彩,8小时内的工作也愉悦生动。而且到那时,教育、医疗、保险等社会事业体系也会进一步完善,让老百姓更加感到后顾无忧。
而这样的生活图景放在上海大力提升“四个竞争力”,大大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大背景下,上海人5年后的生活其实还会有更多更丰富的内涵。
家庭平均年收入增1.3万元 根据上海市最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和今后的规划,今后5年,上海的GDP增长率还会保持在每年10%左右的水平上,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人民的收入也会随之提高。事实上,近几年上海的人均收入随着GDP的增长已在快速增长。2000年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718元,比上年增长了7.2%;2001年又在此基础上增长了9.9%,达到12883元;去年增长了2.8%,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3250元。由于目前上海的家庭绝大多数为三口之家,这就意味着上海家庭的平均年可支配收入都可以达到4万元了。
那么到2007年,当上海人均GDP 7500美元的目标实现时,上海人的收入能增加到多少呢?我们做一个比较保守的估算。假定上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略低于GDP的速度,为6%,那么,到200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可以达到17732元,上海500万城市居民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将又上台阶,平均超过5万元。 毫无疑问,收入的增加会给上海居民的消费结构带来根本性的变化。近几年上海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已不断下降,预计到2007年将会下降到40%以下,到那时,“吃”不会再成为家庭日常的主要开支,相反一些大宗消费如住房、汽车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如旅游、休闲等将成为家庭支出增加的主力。
房子,目前仍是大多数市民最关心的问题。按照国际上通行的算法,家庭的购房能力最高可以达到家庭年收入的10倍,这就意味着,今天一户只能购买总价在40万元房子的家庭,5年以后可以提高一个档次,购买总价53万元的房子。如果首付2成、贷款8成,10万元就可以搞定一套房子,这对大多数家庭来说都不是难事。毫无疑问,伴随着上海家庭购房能力的再上台阶,上海人的居住条件将进一步改善,人均住房面积也会进一步增多。
如果不买房,上海人的租房能力也会增强。以国际上通行的家庭年收入的30%为上限,2002年,上海家庭的租房能力为11925元,这表明租金在1000元左右的房子是大多数老百姓都可以承担的,而到了2007年,上海家庭每年的租房能力将在去年11925元的基础上增加4034元,就是说每月支付的租金标准可以再增加336元。
而汽车,虽然现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但到2007年,它肯定将进入更多的家庭。由于大多数的家庭在购买汽车时都是动用积蓄,所以买车后的主要费用还是保险费、停车费、养路费等,平均每年的养护费用在2万元左右。这样一笔费用,去年在家庭的年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占到50%,而到了2007年,将下降到40%,显然,越来越多的家庭今后不仅买得起车,也养得起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