炫之5 多方委托贷款 银行要抢信托饭碗 就在信托产品叫卖声偃旗息鼓之际,10月16日,深圳发展银行上海分行推出面向个人和企业的首期“市政项目多方委托贷款计划”项目。这种“多方委托贷款项目”凭借银行的良好的信誉和政府部门的担保,以低风险和比较高的稳定收益率向信托产品提出挑战。在与“多方委托贷款项目”的竞争中,信托产品的优势几乎消失殆尽,以致于不少信托投资公司“忿忿不平”,大叫银行在抢他们的饭碗。但银行方面似乎并不予理会,在首期产品受欢迎的基础上,又推出第二期、第三期……不管银行和信托公司如何竞争,对投资者而言,多点投资选择总是好事。
炫之6 到外资银行存外汇 钱存得少要交手续费 中国人可以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存外汇了。3月21日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开始开办包括国内居民和国内企业在内的各类客户的全面外汇业务。花旗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萨恩福特·威尔专程赶来上海,为这家银行的第一位中国个人客户开立外汇账户,显示了花旗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花旗银行上海分行是首家获准全面开展国内客户外汇业务的在华独资外资银行。 然而,谁也没想到,花旗在网罗国内高端客户的同时,却被上海一名年轻律师推上了被告席。原来,花旗要向存款总额低于5000美元的客户,每月收取6美元或者50元人民币的理财服务费。这位律师认为,自己的消费权利受到限制,要求法院判令花旗银行赔礼道歉并赔偿34元的路费损失。此事引起众多讨论:银行存款该不该收费?花旗收费是否是国际惯例? 官司还没有打明白,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外资银行按“国际惯例”也跟进开始收费,国内商业银行也在积极酝酿中间业务收费。看来,免费午餐吃不了多久了,但人们还是希望银行在收费的同时,服务质量也要上一个台阶。
炫之7 个人炒金 酝酿多时 为期不远 10月30日,筹办多时的上海黄金交易所终于开业。市民在长久的期待后不免有一丝失望,黄金交易所的开业,并不意味着个人就可以自由买卖黄金了,个人把黄金往家里抱还要有一些日子。不过,这个日子可能不会太远。据报道,金交所已经初步拟定个人买卖黄金的方案,将分实务黄金和凭证式黄金交易两种。上海的商业银行也将开出与黄金相关的中间业务,提供黄金理财服务,推出黄金存折、黄金托管、黄金储蓄、保管箱等系列产品和服务,同时还将推出金币、金条、金块买卖和金币出售业务。而在北京已先行一步,12月中旬投资型小金条上市,就受到消费者的热捧。 10克、200克和500克的小金条一上市,一小时中全部售完;一上午的时间内,北京几家商场共卖出200多公斤小金条。 黄金可用于保值、投资和外汇储备,是重要的金融商品。黄金交易所的开业,有利于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产品。
炫之8 私车牌照 一路疯涨 令人咋舌 上海的汽车牌照实行限量发放,使得越来越多的准购车族被一张小小的牌照所困扰。随着私人购车的增多,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一照难求”的局面愈演愈烈。在采用拍卖的方式发放牌照中,牌照价格越炒越高,3万元的高价令人咋舌。如果1月份以1.7万元拍下车牌,而半年后以3万元抛出的话,牌照的利润率高达76%,这样的“暴利神话”全世界也许很难找到。 牌照拍卖发放“一路疯涨”,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虽然政府要在车和道路之间做出平衡,但用控制牌照来限制私人买车总不是那么理直气壮,因为“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已被写进了“十五”规划,在车价还没有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车牌还越来越贵,难道这是鼓励私人买车吗?靠限制私车来保持交通畅通并不是一个好办法。关键还要用发展眼光来处之。
炫之9 购房契税 取消补贴 向全国看齐 车牌拍卖是上海的“特例”,但上海也不能都搞“特例”,毕竟上海是全国人民的上海。购房契税税率的恢复就显示这点。今年9月,上海市购房交易契税由0.75%恢复到1.5%,一时间在房产市场引起不小震动。人们纷纷揣测,政府是否要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了。 从1999年12月至2002年9月,上海市为鼓励市民的住房消费,对个人购房者实行契税补贴。国家规定的房屋总价1.5%的交易契税,个人只需支付0.75%,另一半由上海财政补贴。这一措施使得在上海买房的交易费远低于北京、南京等国内其他城市。这不仅使上海人买房热情高涨,同时吸引了大批外地购房者在上海置业。这一举措对推动上海房产消费的兴旺功不可没。但你的交易费用也不能总一直低,总要和其他城市差不多吧,北京从3%调低到1.5%,上海也恢复到原来的1.5%。大家扯平了。上海再调高也无必要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