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传世的《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早期版本可分为两个体系:一为叶号每卷重排本,仅存《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国家图书馆藏明初刻递修本《前集》八卷,是书钤有“大兴朱氏竹君藏书之印”“叶名沣润臣印”“祁阳陈澄中藏书记”诸印,迭经清中期朱筠、清后期叶名沣、民国间陈清华收藏(以下简称“陈藏本”);一为叶号全书连排本,存有徐乃昌旧藏刻本《前集》十卷《后集》八卷,钤有“积学斋徐乃昌臧书”印(以下简称“徐藏本”)。国家图书馆藏马氏道古楼旧藏刻本《前集》十卷与徐藏本属同一体系,书末有黄丕烈、缪荃孙、张元济长篇跋语(以下简称“黄跋本”)。两个体系的版本过去均称为元刊本,但根据国家图书馆对陈藏本和黄跋本的鉴定,前者为明初刻递修本,后者为明刻递修本。二者行款虽同,但版片各异,有一个典型的区别特征:前者每卷叶号单独起讫,后者从《前集》到《后集》全书连排叶号,共计七十四叶。晚出的各种清代抄本,大多源自后者。清末藏书家丁丙亦据源自后者的抄本刊成《武林往哲遗着》丛书本《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以下简称“丁刊本”),讹脱尤甚。
此前已出版的朱淑真集整理本,《前集》部分亦以后者相关版本为依据。如张璋、黄畲校注《朱淑真集》“以南陵徐氏影印元刊本为底本”,冀勤辑校《朱淑真集注》“以清汪氏艺芸书舍影元钞本为底本”,二本同源,所缺亦同。另外尚有《杭州文献集成》排印《武林往哲遗着》丛书本《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由张新朋点校,目的在于呈现丁丙刊本原貌,未作校注。故而《断肠诗集·前集》的前八卷,我们选择版本最为精善的陈藏本为底本(所缺卷九、卷十今以黄跋本补齐)。此本存有大量宋末以来惯用的简体字,版式亦存元刊特征。一九六五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示和过问下,经文化部从旅居香港的著名藏书家陈清华处购归,入藏北京图书馆。陈清华,字澄中,因藏有宋本《荀子》,命名藏书处为“郇斋”。此本即为与宋本《荀子》同时购归的十八种国宝之一。
……
相较于陈藏本,黄跋本和徐藏本存在多处卷末脱叶却强行终卷且弥合叶码的情况。故而清代著名版本家黄丕烈为道古楼旧藏刻本《前集》十卷作跋云:“此系补修之本,非特少《后集》,即《前集》卷中时有脱叶阙文,硬以煞尾卷数终之,此为谬妄。”如《前集》卷二自《春归五首》至卷末,黄跋本均阙,艺芸本借抄本校补,末附识语云:“此两页第二卷后,元本所无,借得黄复翁处抄本校补之。”检黄跋本、徐藏本,于《恨春五首》末句“不是愁人也断肠”下镌“二卷终”。检陈藏本可知实则其后尚有一整叶内容,共计二十行,存有《春归五首》《惜春》《春睡》等七首诗。丁刊本仅录存《春归五首》,以之终卷。未录之《惜春》《春睡》二诗据“振绮堂旧钞本增”,录于《补遗》之内。盖其所据底本与艺芸本同,不过将所缺的《春归五首》补录于《前集》卷二之末而已。又如《前集》卷六,黄跋本于《秋夜牵情三首》后,仅录“弹压西风擅众芳”一句,即强行标为卷六终。陈藏本则多出“弹压西风擅众芳”“移根蟾窟不寻常”等咏木犀诗四首及《堂下岩桂秋晚未开作诗促之》《白菊》二诗,恰多一整叶,二十行。黄跋本、徐藏本卷二、卷六、卷八较之陈藏本均缺末叶却叶号连贯,很可能是坊估射利,有意为之。
选用陈藏本《前集》作底本,能够避免后出诸本遮掩缺叶、佚失篇目、讹脱文字的问题,最大程度上恢复旧本原貌。遗憾的是该版本体系仅存《前集》八卷。《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国家图书馆藏明初刻递修本《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含《前集》八卷、《后集》八卷。《前集》就是上述陈藏本,每卷叶号单独排序。《后集》则为另一体系,全书连排叶码,与徐藏本相同,《后集》首叶即为第四十五叶。亦即《续修四库全书》影印的《前集》《后集》实际上分属不同的版本体系。而且《后集》未钤陈清华藏印,从其所钤“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乾隆五十有七年遂初堂初氏记”“昌平王氏北堂藏书”“寒云秘笈珍藏之印”“密均楼”诸印来看,迭经清初朱之赤,清中叶初彭龄,清后期王萱龄,民国间袁克文、蒋汝藻递藏,书后有袁克文撰长篇跋文,以下简称为“袁跋本”。
……
朱淑真《断肠词》一卷,向以钞本流传,晚至明末方有毛晋汲古阁刊本,但次序淆乱,真伪羼杂,已非旧本面目。其后以钞本流传的《汲古阁未刻词》本《断肠词》更是踵谬增讹。这次整理,以明抄《紫芝漫抄》本为底本,依据能够体现《断肠词》原始编次的明代中期戴冠和词恢复了旧本次序,并考明伪词,详加校注。
任德魁 2024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