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内的李白,每一次告别,就复活一点点|《关于告别的一切》

  与小巷生活变迁一起的,还有李白父亲李忠诚所在的国营机械厂的兴衰,李白母亲白淑珍曾经工作过的园林茶室也有侧写,补充了故事发生地的江南地域特点,此外还有太子大酒店作为消费社会兴起的象征物和几位主角配角展开故事以及欲念横流或倾心交谈的场所。路内在上一部作品《雾行者》里深刻地描写了血汗工厂压抑的环境,恶劣的条件,无休止的流水线,人们麻木地劳作,以至于发疯的场景。血汗工厂的出现是在国营厂崩解之后,在这部较为轻盈的新小说里,路内以漫画式的滑稽笔法描摹了工厂的荒诞生态,李忠诚的职业生涯取决于一些与工作毫无关系的意外,路内的小说把一个时代肌体的症状和国营体制下工人无法掌控的命运走向,还有与工厂生态如出一辙的家庭父权制下年轻人的的压抑和苦闷,写得充满了喜感,而且是近乎温情的。李白的回忆是当下心情观照的的历史,是一个人到中年的人,深知往昔岁月的种种缺漏和不堪,讲起来却不能摆脱那种怀念的情感,他深深地羁绊在那些岁月的每个瞬间。

  李白说自己是“往事的拾荒者”,的确如此吧。李白时常沉浸于回忆里,总体来说,这是一个虚浮的、与世俗的现实生活隔膜的男人。比如,这一段,李白面对李一诺(钟岚去世后托付给他的孩子,他的养女)的质疑,他说:“恋爱与失恋,在任意年代都是平常的事,即令决绝也很平常。……她是与我情谊最深的人,我们告别于终点。”很难想象,日常的对话会是这样的语言。事实上,整部小说都非常文艺腔调,李白几乎是不染尘垢的,他只活在自己的想法和世界里,作为文艺创作者,他没写多少东西,除了《太子巷往事》,李白一直游手好闲,游离在俗事之外,白净俊帅的相貌和这种一直保留的纯真,也是那些女孩乃至女人们被他吸引的原因吧,没有谁真愿意与他长相厮守,却不妨碍她们从他处寻得慰藉。

  李白总在思考女孩们教会他的事,那些爱与讥讽,有情和无情。那些女性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帮助他抵达某处。不断的别离,不断地再见,继续别离,继续再见……时间恍惚过去40年,而李白长大的速度其实是远远落后于时间的速度的。这是李白(或者说路内)作为文艺青年(哪怕现在已经是文艺中年)的一种特权吧。他们不肯长大,不肯告别,写作是他们挽留时间的最好的方式。肉体在物质的道路上前进,灵魂可能还留在落后几步远的身后。路内的主角总是在竭力保持本真,只不过,这一次,用了一种更加文艺的方式。

  钱德勒写《漫长的告别》,里面的女主角说:人生的悲剧,不在于美丽之物英年早逝,而在于它们会变得衰老,变得卑贱。我们也总在不断地追问自己:是什么让生活变得无比荒谬?要怎样与往事告别,也与时间,与过去的自我告别?钱德勒的马洛说:“说一声告别就是迈入死亡一小步。”而路内的李白,每一次告别,就复活一点点。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