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前言:楼房给日本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我涉足楼市约有三十年。刚入行的时候,一听说“房龄二十年”,就有一种相当老旧的感觉。然而,如今则不然。现在听到“房龄二十年”,还觉得“不是还挺新的嘛”。“房龄十年”那简直就是“不次于新房”了。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房龄三十年或四十年的二手房。我也因为工作缘故,看过很多房龄在三十年以上的楼房。这些房子如果能将房屋内部好好装修一下,也是不亚于新房的。

    关于楼房的使用年限,十年前好像说是“三十年到四十年”,现在常被说成“五十年到一百年以上”。在日本人的意识中,楼房的寿命的确变长了。

    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破坏了日本人在几千年的木造住宅史中培养出来的“三十年重建”的观念。然而,仍然有很多日本人用这一观念去看待老旧的楼房,认为它们“应该被重建”。

    不过,在今后的时代里,对于楼房这种“三十年重建”的意识应该会逐渐减弱。就像世间精神矍铄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一样,即使年代久远也依旧发挥余热的楼房也会越来越多。

    为了撰写这份稿子,我走访了世界著名建筑家槙文彦设计的代官山集体住宅建筑群。这个建筑群是一个由集体住宅和商业店铺构成的综合街区。它始建于1968年,完工于1998年,位于东京都涩谷区猿乐町、钵山町,面向旧山手大街。

    对于学习建筑的美国研究生来说,它在世界建筑师们甄选的“值得一看的世界住宅建筑”清单上名列第二。在住宅建筑的世界里,它是享誉全球的建筑。

    这个集体住宅建筑群是基于1967年的“代官山集体住宅计划”,由槙文彦先生设计建筑而成的。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住宅楼开建的。

    我采访了大楼所有者朝仓房产社长朝仓健吾先生。

    “现在作为住宅使用的约有二十户左右。小学生加上中学生,有十人左右吧。”

    据说这里最初是作为住宅建造的,后来随着办公室和商业店铺的增加,变成了现在这种形式。

    “虽然经常有人问起,但是我们没有什么特殊的设计理念。只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就成了这副模样。”

    迄今为止他接受了很多采访,经常被问到“设计理念是什么?”的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城市能够持续繁荣,需要一个合理的设计理念或者建筑师的思想。但这样的看法是有点武断的,因为即使一开始设定这种理念,随后也会被时代所抛弃,走向没落。这种城市比比皆是。

    时代所需要的是,即使几十年过去了,人们仍旧想要居住其中的“魅力”——把它称为“普世性”也未尝不可。

    代官山集体住宅建筑群就具有这种意义上的“普世性”。

    那里并没有令人感动的某种东西,也没有令人赞不绝口的雕塑,甚至没听说从这里诞生出了某种建筑样式。

    硬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这个街区很纯粹。它非常舒服,没有强加于人的感觉,也不盛气凌人;虽然没有架子,但也不算保守,更没有装腔作势,能让行路人神清气爽。代官山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代官山集体住宅的房龄短的不到二十年,长的有四十多年。如果是普通楼房的话,就算提出重建也不足为奇。然而,没有人考虑要重建此地。当然,朝仓房产应该更是丝毫没有这种想法。

    建后三十年就因老化严重而被重建的楼房并不少。

    而代官山集体住宅再过三十年想必也会风采依旧。它仍然会是让很多人“想要居住”的地方。人们只要真正住在这里,能够获得深深的满足感,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普世性吧。

    这个集体住宅不但展示了在日本扎根的“住宅楼”的最辉煌的一面,还构筑出了日本人与楼房之间的最为理想的关系。

    本书想要正视楼房这一住宅形态给日本人生活带来的“正负两面”的影响,然后寻找出让楼房能持续造福于日本人的方法。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