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让日本人幸福了吗?》前言:楼房给日本人带来的正负面影响

    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是什么呢?

    这个朴实的问题就是本书的出发点。

    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是什么?或者说,楼房给日本人带来幸福了吗?

    我先举几个令人遗憾的数字。

    日本三十、美国五十五、英国七十七。

    这是“住宅建后平均使用寿命的国际比较”,来自国土交通省的推测数据。简单来说,就是指住宅从建成到拆毁所经历年数的国际间比较。相对于对日本的三十年,美国是五十五年,而英国是七十七年。

    日本的住宅,包括木造的独栋住宅和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在内,平均经过三十年左右就会被拆毁。请回想一下你身边的情况,你出生时的房子在哪里?现在怎么样了?想必很多人会说自己出生时候的房子已经被重建了吧。四五十岁的人,估计大多数小时候的家已经不复存在了。

    为什么日本的住宅这么快就被拆掉重建了呢?

    理由有很多。

    首先,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楼房诞生以前,日本的住宅主要是木结构。据说欧洲人形容它是“用纸片和木头做的”。

    的确如此。更准确的说法是“用纸片、木头和土做的”。这就是传统的日本房屋。

    欧洲城市多为石头和方砖建造的住宅。在巴黎,两百年前的楼房至今还功能完好,仍有人住在里面。为什么日本就没有诞生出石头和方砖造的房屋呢?

    原因在于气候和地震。

    首先,日本的气候高温多湿,夏天如果不借助空调,高气密性的住宅是无法住人的。在没有空调的时代,如若住在这种房屋里,冬天倒是暖和,可是夏天就太热了。

    吉田兼好在《徒然草》中写道:“建造房屋要以夏天为中心。冬天哪儿都能住。热的时候,密不透风的住宅令人难以忍受。”大约从七百年前开始,对于日本人来说,房屋建筑就是以“适合夏天”为标准。冬季的严寒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司马辽太郎在《历史中的日本》中的《日本人的随意性》一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我时常想,如果劝说18世纪的英国工人住进日本的皇宫,然后冬季领他们去京都的御所或者江户城的将军府的话,不出三日他们就会落荒而逃,宁可选择住在伦敦的廉价楼房里。”

    二十二岁之前我也曾住在京都的木造房屋里,因此深有体会。适合夏季的日本木结构的房屋,冬天过于寒冷。然而,适合冬季的密闭房屋,夏天又离不开空调。

    其次,地震的影响也很大。

    日本有地震,而欧洲几乎没有地震。

    石头或方砖建造的房屋,因地震倒塌的可能性很大。石头和方砖一般要一块一块抹上水泥,堆砌起来。有的房屋连足够结实的柱子也没有,一旦发生地震就很容易倒塌。因此这种房屋不适合地震多发的日本。

    要说战国末期的造城名人,当属丰臣秀吉。虽然没有现存的实物,但听说大阪城、聚乐第、伏见城都十分壮观。然而,在1596年庆长年间的伏见地震中,秀吉所建的伏见城天守阁一夜间被夷为平地。据推测它的地基就是由石头砌成的。

    日本人喜欢木造房屋的另一个理由似乎是“喜欢新房子”。

    欧美人在住宅方面不像日本人这么喜新厌旧。这是有统计数据为证的。

    日本销售的房屋主要是新房,而美国、英国以及法国一般是二手房。英国出售的房屋中有86%是二手房。美国也占90%。这种倾向在其他欧洲国家应该也是一样。在欧美,新婚夫妻买的一般都是二手房。

    与此相比,在日本80%的人买的都是新房。日本人喜欢新房的程度非比寻常。对于拆毁重建房龄在三十年左右的房屋,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换而言之,日本人一直在建造三十年左右就破败得不能住人的简易房屋。这是为什么呢?

    我想“宗教”可能是原因之一。

    伊势神宫对于日本人来说是所谓的圣地之一。这个神宫每二十年就要举行一次“迁宫”,即把大殿推倒,换地方重建。如此华丽的宫殿二十年就要毁掉,从常人来看着实可惜。然而,据说这是7世纪后期定下的规矩。

    神道的信仰真是匪夷所思。它没有不许这样、不许那样的清规戒律,只是一味地要求人们“保持洁净”。

    无论是身体还是房屋都要保持洁净,当然神社内也不例外。

    “新”即等于洁净。“旧”就等于“不净”。不净的东西经过“祓濯”就变得洁净了。这就是神道。

    套用在住宅上的话,就是老化的“不净”住宅通过重建这一“祓濯”仪式,就能摇身变成新建的“洁净”住宅。这就是日本人价值观的根本所在。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没有这种观念。这是日本神道所特有的价值观。

    而在这样木造房屋每三十年就要重建的日本,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开始普及。

    后面还会详述,在日本,楼房诞生的历史实际上只有六十年左右。在有记载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日本建筑史中,它的存在还只是短短的一瞬。仅有极少数的日本人,在楼房里出生,又在楼房里寿终正寝。对于日本人来说,楼房还是新型住宅。

    起初,很多日本人认为钢筋混凝土的楼房与迄今为止的木造房屋一样,即“过了三十年就应该重建”。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