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述戏|《明清传奇杂剧编年史》

  就编年体纪事来看,它是将有关戏曲事件按照年、月甚至日来加以编排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它的撰写是以纪人、纪事为主,沿着时间线索纵向延伸的。它不仅要求编撰者对相关史料进行合理的考辨、翦裁,并按照一定的体例和要求将它们叙述出来,而且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的真实。我国戏曲自其萌芽、发展、成熟乃至最终的衰微,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积累了丰富的文献史料,为戏曲史编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编年史料越丰富、越完备、越准确,史著的质量自然越高。当然,这并不是说,编年史要将所有数据都予以使用,这其中需要编纂者有所鉴别,有所取舍,能够择选出其中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部分。


[1]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32—33页。
[2] 桑兵:《长编考异法与编年体的演进》,《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
[3] 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三百六《列传》第一百九十四《阉党》,中华书局,2011年版,第7846页。
[4] 高国楹修,沈光曾纂:《乾隆平湖县志》卷七,清乾隆十年刻本。
[5] 吕天成:《曲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六),第228页。
[6] 王世贞:《曲藻》,《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34页。
[7]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邱文庄填词》,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641页。
[8] 徐复祚:《曲论》,《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36页。
[9] 高儒:《百川书志》卷六《外史》,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88页。
[10] 徐复祚:《红梨记序》,《新镌赵状元三错认红梨记》,明万历间洛诵生刻本。
[11] 凌蒙初:《谭曲杂札》,《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第255页
[12] 司马光:《温公与范内翰论修书帖》,《资治通鉴释例》,文渊阁《四库全书》史部第311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319页。
[13] 傅斯年:《史料论略》,欧阳哲生《傅斯年全集》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07页。

作者简介
  程华平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戏曲学会副会长。出版《中国小说戏曲理论的近代转型》、《明清传奇编年史稿》等专著,主编《明代杂剧全编》、《民国中国戏曲史著汇编》等丛书。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