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蜚声中外的遵义会议,世人对遵义的了解,大都仅限于遵义会议会址这栋与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紧密联系的小楼。人们知道遵义有着荡气回肠的“红”,却不知道在遵义璀璨夺目的红色底色上,还有着沁人心脾的“绿”。无论是赤水的桫椤翠竹,还是湄潭的万里茶海;无论是洪渡河碧波如镜的千古守候,还是双河溶洞绿如翡翠的静水深流—遵义的绿色,都是最清澈最纯净的绿色。今天的遵义,更是青山藏不住,红绿正芳华。优质的绿色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四通八达的交通……为遵义走上产业发展快车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上海更是一座红色的城,九十九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13名共产党员代表全国五十多名共产党员召开了中共一大,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今天,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国际性城市,拥有中国最强的金融资源、人才资源和消费市场资源,也是遵义最欠缺的“东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从2013年起,沪遵两地就将产业帮扶作为增强遵义“造血”功能的重要途径。七年来,上海发挥财力优势,共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4.42亿元,支持遵义实施项目建设651个;引进绿地集团、光明集团等62个企业,完成近1000亿元项目投资签约;发挥上海金融中心优势,交通银行、中国太平洋保险、国泰君安等总部在上海的金融机构入驻投资遵义,交通银行从2013年至今累计投放贷款328亿元,太平洋集团成功为高铁物流新城项目投放27亿元债权投资计划,国家开发银行上海分行为正安吉他产业园审批产业贷款5亿元,为遵义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说到缘分,的确,情谊本身就带有某种神秘而奇特的缘分。本来,遵义是一座带着高原与山地气质的城市,骨头里是高山,性情里是辣椒,思维里是激情;而上海是一座由吴侬软语与如梦繁华构筑的城市,骨头里是冷静,性情里是温婉,思维里是体系。两座城市,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气质和存在。
我在山之巅,你在海之滨,但这两座城却共同拥有一个相同的基因—红色,又共同拥有两段与共和国共享的难忘记忆——无论是当年的“好人好马上三线”,还是今天的东西部扶贫协作,都是共和国立足于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
或许,从某种意义上讲,两地牵手并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选择。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选择在上海诞生?因为当年的上海产业工人占全国的90%以上,工人阶级先锋队最坚实的力量都在上海。而为什么当年的中央政治局选择了遵义?因为当年,党和红军处于生死存亡危急关头,纠正错误路线刻不容缓;遵义大娄山、赤水河独特的地理空间也给了革命腾跃挪移的若干可能,有了让毛泽东指挥出神来之笔的天时地利。
今天,历史选择让上海与遵义牵手,正是因为共同拥有的红色基因,还有共同拥有的奔腾长江。
沧海桑田,2021年,中国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于上海和遵义而言,对这个100年的感受,也许远比其他城市深浓;而沪遵两地携手的奋斗者们,更是别有一番喟叹。”是的,上海作为“初心”诞生之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承担起党的新生和成长使命;在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上海又用自身的辉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勃勃生机;中共十八大以来,上海再次出发,践行初心使命,与革命老区遵义携手共创百年伟业。而遵义作为转折之城,八十五年前,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八十五年以后,遵义又在中国西部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齐头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两座城,讲述的都是一个故事——关于初心的故事。
上海、遵义,两座革命的城,两座红色的城,正怀着同样的理想昂首阔步在新长征路上,共迎一个伟大的时代。
有山有海,才是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