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山盟》 李明春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有一种承诺叫山盟 有一个起点叫初心 上海文艺出版社的主题出版作品《山盟》以丰富的社会信息量、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在“精准扶贫”主题上写出了新意,避免了主题先行、概念化的窠臼,将扶贫中的具体纠结和家族矛盾都做了真实而典型的呈现。
作者李明春的家乡是贫困县,以前就生活在贫困户中间,他也从事过多年的扶贫工作,对政府的扶贫工作有着一份特别的感情。故事来自他最熟悉的场景和最熟悉的人物。
李明春调动几十年的基层生活经验,在《山盟》中展现了特有的帮扶路。不仅呈现出社会的复杂性,而且使主题落到了实处,展现了扶贫的难度,增强了主题的可信度。同时塑造了一批让人印象深刻却不脸谱化的人物形象。
本书入选“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立项名单。
名家推荐 有关精准扶贫主题的小说很多,《山盟》的主题深度、流畅度、丰富性,就我看来是最好的。 ——施战军 《山盟》有很多让人回味的地方,小说主旨是从精准扶贫入手,但又超出了精准扶贫的范围,内涵丰富。 ——白烨
内容简介 三代人初心不忘,接力扶贫。山村小故事折射时代大进程,小说以乐观的风格诠释丰厚的生活,将现实洪流里的人性光辉定格为时代的动人背影,用诙谐幽默的现实笔触描绘精准扶贫的壮美画卷。
别具意味的扶贫故事 文/白桦 四川作家李明春的中篇小说《山盟》去年在《中国作家》(2017年地9期)甫一发表,便受到文坛内外的广泛关注。之后,他又对原发作品作了不小的修改,我也看过了小说改稿。他对当下农村生活如数家珍般地熟暗程度,对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和一再打磨的认真态度,都让我为之纫佩,为之叹服。
《山盟》一作的引发各方关注,跟作品的故事引人又意致启人有关,更跟作品所反映的扶贫主题相对趋热有关。但实际上,李明春的《山盟》由精准扶贫入手,既写了扶贫工作在石家梁村进展的步履维艰,又由相关的人和事牵引出乡村小学的霸凌现象、乡镇官员的势利作为,以及石姓家族三代人扎根乡土的接力奉献,这便使作品由扶贫事项进入又超越了扶贫本身,而具有真切揭示当下农村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状的更为丰厚的意蕴。
单就作品里扶贫的内容来看,《山盟》的写作就别有洞天。不同于那种大面积、大声势的集体性扶贫,石家梁村的扶贫,是下乡干部与贫困户一对一的精准扶贫。石家梁村第一书记石承要帮扶的是两户人家:单身汉凯子、鳏夫冬哥和儿子山仔。凯子流浪成性,还死要面子,压根就不愿当什么扶贫对象,他还有一套自己的说辞:“人穷骨气硬,不要人施舍救济”。
石承到处追逐着凯子,还要好言相劝。给他找了摆摊卖水的生意,他嫌有人讥笑,甩手不干;又给他找了一家餐厅的杂役活计,又嫌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扬长而去。而另一个扶贫对象冬哥,因没钱医治腿病已致使不能下床,需要儿子在身边照顾;而儿子山仔每天要跑十多里路到镇上上学,又因在学校遭受镇长儿子无端欺凌奋起反抗时刺伤了对方,面临着要被学校除名的处理。因此,石承帮扶冬哥的当务之急,是要先尽力解决山仔失手伤人一事及其面临的失学危机。
两个贫困户的烦心难事一一摊出来之后,问题就显而易见,石承所担负的扶贫任务,并非简单的经济帮扶,生活改善,而是关涉到当事人观念的转变、处境的改变等深层次问题的综合工程。这样一些异乎寻常的帮扶对象,这样一个令人难以应对的帮扶工作,把一些地方在精准扶贫中问题的难度,工作的力度,都真切切地揭示出来,这既拓展了人们对于扶贫工作的已有认识,也引发人们对相关现象和有关问题的反思与寻索。
遇上凯子、冬哥这样的“老大难”对象,石家梁村的扶贫工作真是难上加难。但曾是当年红军创建时期的发源地一部分的石家梁,自有解决问题和克难攻坚的深厚内力,这就是以现任第一书记石承,前任第一书记石现为代表的党的基层干部不改初心的坚守和坚忍不拔的努力。
年轻干部石承所以能克服种种家庭困难,一头扎到石梁村专心致志地扶贫,除了自身葆有责任感之外,老父亲石现的督促、支持与点拨,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元素。而老父亲石现所以在县民政局长的职位上退休之后,仍不遗余力地倾心于扶贫,又在于石现的父亲石新当年义无反顾地参加“闹红”,革命成功之后又返乡务农,把余生都投入了改变自己家乡贫困面貌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