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三代人,既献身于革命事业,又投身于扶贫建设,秉持的就一个理念:“只有共产党才管穷人”,“没有穷人就没有共产党”。共生共荣,相辅相成,鱼水相依,唇齿相济,这就是他们对于共产党与人民关系的基本认知。石家三代共产党人一直信守这样的根本理念,也不折不扣地践行着这样的理念,前赴后继地传承着这样的理念,这是比困难更大的能量,比钢铁更坚的强力。
因此,在石承、石现父子的耐心帮扶与悉心工作下,凯子终于在有所悔悟后找到了更适合于自己的“知客事”的工作,山仔在各方努力下重新回到清河镇中学上学,冬哥也筹够了治疗腿病的费用安上了假肢。一切都在各种力量的合力促动下悄然改变,看到“贫困户脸上的笑容”,石承“心情很坦然”,因为这一切本是必欲达到的目标,必将实现的心愿。
总体来看,《山盟》写得很接地气,饱有底气,故事都是日常化的细琐生活,人物都是平民化的乡里乡亲,这使作品通体呈现出平实与平朴的艺术本色。但在这种脚踏实地的故事叙述中,却也闪现出神来之笔,使作品内核彰显了,气韵也生动了,那就是人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当年“闹红”时刻写在山上的岩壁标语:“共产党是给穷人找饭吃的政党”。
这条刻在大山岩壁上的红军标语,道出的是当年红军闹革命、共产党打天下的最初宣言,这样一个镌刻于90年前的红军标语的昭然呈现,既使作品陡然拉大了历史的纵深度,又使作品豁然增添了精神的丰厚度。它使人们回想起共产党人依靠穷人闹革命、领导人民打江山的光辉历史,也使联想起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为人民谋幸福。
扶贫攻坚是现实的工作,而“不忘初心”是永远的信念,这二者是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的,通过扶贫而使乡民特别是老区的乡民脱贫,是改变当下一些农村贫穷现状的需要,也是共产党人信守和兑现原初承诺的需要。至此,《山盟》就在别具一格的扶贫故事中,释发出了意味深长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