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开放。这场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状况和经济体制,逐渐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在新时代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与经济制度改革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休戚相关,如何理解制度创新是改革发展的内在动力,如何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渐进式道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如何用通俗的语言,讲好经济制度演进这个复杂的故事?
2021年1月14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政治经济学讲稿》新书出版座谈会在上海社科院举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徐炯出席会议并讲话。上海社科院院长王德忠,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权衡,世纪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阚宁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软库中华主席曹国琪,海通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上海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何元龙,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范蔚文等出席座谈会。会议由世纪出版集团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主持。
徐炯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学者要响应总书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号召,立足新时代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作出更大原创性贡献。希望理论界和出版界密切合作,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推出更多精品力作。
阚宁辉在致辞中表示,这本讲稿兼具学术和通俗表达,因此具有“大白话讲大道理”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身处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中国学者,有资格也有能力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作出中国的原创性、独创性、首创性贡献。
张道根介绍了写这本书的初衷,当代中国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理论为更多人所理解,本书尝试从理论阐释、归纳、提炼、拓展的角度,对制度变迁及政治经济学理论做一些微创新。希望能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实践背景下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变化,对未来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深入的思考,为中国更深度地融入世界经济,推动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提供理论支持。
王德忠表示,上海社科院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方面面临新的任务、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像《经济制度演进的逻辑》这样有分量、有价值的经典作品,来引领、推动理论的持续发展。
权衡谈道,制度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和特色,这本书把中国经济制度变迁背后的逻辑讲出来了,既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传统,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好的发扬。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来自中国基本制度尤其是经济制度的效能和优越性,以此为契机,我们可以制度变迁的逻辑为主线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张军结合最近几年国内经济学界的反思,认为学界要把中国改革开放40年高速发展和经济成功纳入千年历史,思考中国崛起的成功模式和所依赖的范式到底是什么,为中国崛起寻找和构建中国的理论。中国正在推动一场史无前例的试验,我们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会和西方经济学产生分流,通过一代人、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产生经济学基本理论的重大改革和创新。
殷德生讲道,这本书故事性、可读性很强,深入浅出,为高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参考。书中关于分配制度、产权和企业等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制度型开放、新发展格局、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以及未来中国新征程当中经济制度变迁的趋势。
曹国琪从企业家的角度特别关注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即所有制问题,希望作者对所有权内容的解释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更进一步阐述。在科技时代、数字时代,制度演变过程当中最精彩部分如何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中,让更多企业家理解和认识政治经济学也很重要。
荀玉根谈道,以英美工业革命之后几百年的经验总结归纳出的理论解释中国现在的现象包括指导我们未来,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偏差。这个时候需要我们从理论角度做一些探索和新的剖析。以资本市场为例,在学习发达资本市场的基础上,要结合中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架构设计制度,才能使金融市场资源配置的功能有效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