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当代国际事务的人肯定对阿富汗有着浓烈的兴趣,而研究古老世界五千年文明史的人也会同样感兴趣,因为历史发展的主线——经济、政治、人口、艺术和宗教,会将我们一次次引向古老世界的东西两个交叉路口。阿富汗曾经是移民、文明和宗教扩张的高速路,也是诸帝国的心脏。关于这些,阿富汗有着无数故事,光一份完整目录大概就要花费一卷的笔墨,具体内容更是单独一章所难以容纳,因此我只举几个例子。
游牧移民或前游牧移民曾络绎不绝地从中亚穿越阿富汗,前往印度次大陆。公元前1500年的某个时候,雅利安人穿越阿富汗,将梵文带到了印度。这些人是印度文明之父,取代了前雅利安文明,后者以印度河流域的死丘(Mohenjo Daro)[10]和哈拉帕(Harappa)[11]文明为代表。公元前7世纪,出现了一群占据赫尔曼德河(Helmand River)[12]盆地和旁遮普、操伊朗语的游牧部落入侵者,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其中的一个部落名为帕克提耶斯(Pactyes)[13]。如果古代希腊人所说的这个部落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普什图人(Pakhtuns)[帕坦人(Pathans)的别名],那么我们就有证据锁定,今天普什图人的先祖最早何时定居于赫尔曼德河盆地。
第二批操伊朗语的游牧部落是萨卡人(Sakas)[14],他们于公元前2世纪进入阿富汗,其中一些人就定居在了赫尔曼德河三角洲。那里今天还叫作锡斯坦(Seistan),而非旧名萨伦加(Sarangia),就是迁徙定居的明证。还有些人深入印度次大陆腹地,他们的一些基因,更多的是他们的精神,被今天居住在孟买内陆高地的马拉地人(Marathas)[15]所继承。另一支中亚游牧民族月氏,紧跟萨卡人的脚步,定居在阿姆河与兴都库什山之间的地区,此处以前被称为大夏,现在属于阿富汗王国。公元1世纪,月氏的贵霜部建立帝国,版图横跨兴都库什山,从阿姆河南岸延伸至亚穆纳河西岸。在过去的19个世纪中,贵霜帝国有多个化身。11世纪,伽色尼的马哈茂德(Mahmud of Ghazni)[16]在这里确立了土耳其帝国的统治;18世纪,却再次由阿赫迈德·沙·阿布达利(Ahmad Shah Abdli)[17]建立的阿富汗帝国统治。
5世纪,一支匈奴人穿越阿富汗入侵印度次大陆,此时欧洲正遭受另一支匈奴人的侵袭。匈奴人凶猛残忍,破坏力惊人,却败于蒙古人之手。13世纪,蒙古人入侵阿富汗和几乎整个欧亚大陆(只有印度和西欧躲过浩劫)。最后,16世纪早期,来自西西伯利亚、操突厥语的乌兹别克人,占据了今天的北阿富汗以及阿姆河对岸的乌兹别克斯坦苏维埃共和国。乌兹别克人没能穿越兴都库什山,却间接地改变了印度次大陆的历史进程。因为他们占据了这一地区,迫使之前统治中亚的突厥帖木儿帝国的幸存者翻越兴都库什山,这些人后来成为了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奠基者。
阿富汗人也不总是扮演旁观者的角色,默默看着移民穿梭往来,他们也曾积极参与入侵印度的活动。12世纪取代伽色尼帝国突厥统治者的古尔人(Ghoris)[18],就是阿富汗中央高地的土著。他们将穆斯林在印度的统治范围,从印度河扩大到了恒河盆地。古尔人之后,突厥人在德里建立统治,这些突厥人又被阿富汗的洛迪王朝(Lodis)[19]所取代,之后洛迪王朝又被莫卧儿帝国取代。莫卧儿皇帝巴布尔(Babur)[20]曾占领印度,但在他死后,阿富汗人的后裔、孟加拉的穆斯林舍尔沙·苏里(Sher Shah Sur)[21]成功推翻了他的统治。舍尔沙活着的时候,巴布尔的儿子胡马雍始终流亡在外。尽管舍尔沙对印度的统治很短暂,但是他组织起了帝国通信和地税系统。这套系统非常好,后来莫卧儿王朝重新接手后仍继续使用,亦被接任莫卧儿王朝的英国人所采纳。就在印度斯坦(Hindustan)统治更迭的间歇——莫卧儿王朝衰落,英国统治尚未站稳脚跟——另一群阿富汗入侵者,罗奇喇人(Rohillas)[22]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建立了统治,如今那里属于北方邦(Uttar Pradesh)。
我们刚才所回顾的那些移民,都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但是文明和宗教的扩张所产生的作用其实更加巨大,而阿富汗的历史刚好是见证。
……
以上这些有关阿富汗作为交叉路口角色的例子,只是一个庞大故事中的寥寥几笔。但是这几个例子就足以证明,研究人类事务的学者,无论研究人类的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必须关注阿富汗。无论研究任何国家,都必须亲眼看看那里。但是需要在那里待多久呢?理想情况下,全部工作时间都未必够。因此,四个月零十天能有什么收获呢?而且这些时间还要分配给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好吧,我的期望太高了,因为作为过来人,我深知百闻不如一见。四个月零十天!肯定足够我装一车新知识了。尽管如此,我还得跟时间赛跑。如果要赢,就不能像一个晃晃悠悠的马拉松运动员,而要拿出百米冲刺的劲头。现在,发令枪响,我启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