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速递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丛书 赵麟斌 主编 定价:98.00元 (国家级) 定价:158.00元 (省级) 定价:48.00元 (福州市级)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20年6月 福建非遗系列丛书由赵麟斌主编,主要内容包括源远流长的历史、精妙绝伦的工艺、丰厚深邃的文化、手工技艺的传承、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有助于读者认识与接近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而且必将激励当代人通过这些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与保护,将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与现代工艺相结合,展现更大的民族文化魅力。
近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丛书正式在福州与读者见面。这套精彩诠释福建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及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前世今生的丛书,由福建文史专家赵麟斌主编,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被誉为“八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合影”。
生于福州赵氏名门世家的赵麟斌,曾任中共福州市鼓楼区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中共福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福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闽江学院副院长,现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闽都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州市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丛书由赵麟斌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团队,用三年时间,查阅了各类史实资料、文献记载,对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多层面、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协力共同完成。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寿山石雕
产于省会福州北峰的寿山石,有“石帝”“石后”之称,彩石具有“细、结、润、腻、温、凝”之六德,其石质、石色、石形,石纹丰富多彩,晶莹滋润,储藏品种丰富,硬度为摩尔 2.5 — 2.7 之间,是上等雕刻彩石,有“贵石而贱玉”之说。福州先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将它打磨成石珠、石镞了。目前已出土发现寿山石雕刻品距今已 1500 年。
福州评话
福州评话是以福建省福州方音讲述并有徒歌体唱调穿插吟唱独特的传统说书形式,流行于福建省的福州、闽侯、永泰、长乐、连江、福清、闽清等十几个县市及台湾省和东南亚的福州籍华侨集居地。流行于福建省福州地区及福州评话古田、南平等地,用福州方言说唱。传说明末江南著名说书艺人柳敬亭不肯降清,南奔入闽,他所授门徒用福州话演唱,借历史故事评论时局,逐渐形成有说有唱的独特风格。古时一般是在狭长的街道上,由一人讲,观众坐满街头巷尾。
闽剧
闽剧又称福州戏,福建地方戏曲之一。是现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流行于闽中、闽东、闽北地区,并传播到台湾和东南亚各地。它是由明末儒林戏与清初的平讲戏、江湖戏,在清末(光绪至宣统年间)融合而成的多声腔剧种,俗称“前三合响”,雅称“榕腔”或“闽腔”。
福建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省,截至2019年,福建省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0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78人,省级非遗项目569项,省级非遗传承人735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福建》丛书,目前已出版三卷:
第一卷介绍了福建拥有重要影响力的8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32万字;第二卷介绍了拥有高关注度的30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70万字;第三卷介绍了51项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近18万字。丛书选取的非遗项目主要包括民间传统习俗、建筑、曲艺、乐器、舞蹈、戏剧、手工艺品、医药、饮食、体育竞技以及其他技艺等十多类,每个分类根据历史背景、内容特点、价值意义为逻辑线索展开,向读者全面、写实地呈现了每一个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上海远东出版社认为,这套丛书较之一些“非遗”介绍类图书,更具理论深度和历史厚度,具有较高的存史价值。
近日,第一批拿到这套丛书的福州读者中有多位是闽籍华侨,他们期待能多购些此丛书带回侨居地,让海外乡亲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了解家乡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所做出的努力。另外,还有多所中学有意订购作为校本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