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中美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交锋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者之间的友好角逐。它将对双方的经济体系,可能还有政治体系造成深远影响。例如,西方观察者已经开始满腹狐疑,西方盛行了数十年的自由市场思想——在美国几乎受到宗教式狂热追捧——有其弊端。“我赞成中国政府支持科学和技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国际商务管理教授黄亚生说道,“美国也应该这么做。”英特尔人工智能政策主管戴维·霍夫曼(David Hoffman)谈到人工智能生态系统的发展,他并未质疑随着时间推移市场会逐步发展。但是,“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在说,好吧,即使情况是这样,我们也想要进行投资并提供方向”。
虽然李开复的著作用令人信服的细节考察了人工智能对劳动力的影响,但他最担忧的是中国和美国两个人工智能超级大国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如果对人工智能仍然不加约束,难道它不会在这一技术的拥有者和非拥有者之间催生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在此意义上,人工智能是一个不平等机器。发展中国家正在失去它们巨大的优势,或许是它们唯一的优势:廉价劳动力。直截了当地说,中国和美国将要在它们之间对这个世界作一划分,就像教皇曾经企图在西班牙和葡萄牙之间划分世界那样,只不过这次可能成为现实。一些专家预测,世界将会出现三大互联网:中国的、美国的和欧洲的,而欧洲将远比中国和美国注重个人隐私和公民权利。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会带来经济财富,而我个人朦胧的心愿是希望这笔财富将被公平地分享,这一观点亦在李开复的具体论述中得以阐发。他提议对社会契约进行根本性的重写,如同工业型经济中奖励产生经济效益的活动,它也应该奖励产生社会效益的活动。当然,还有其他计划可以设想;如果我们足够智慧,就去实施。
我们进入了一个新世界,这包括两个大国之间潜在的新的冲突。这两个国家有着巨大的权力,一种以前从未在全球范围内见过或用过的权力。这种权力可以抹杀以往战争中的武器。未来的冲突是经济的、地缘政治的,同时也是哲学的,甚至是精神层面的。我们可以从日本第五代计算机系统项目以及西方人工智能的实践中看出,政府也会有失误。没有人会在第一次的时候就全都明了。但何不假设两个人工智能超级大国的合作会避免冲突呢?两个国家若能善用前瞻普惠的领导力,我们便有望让全球实现前所未有的和平与繁荣。
帕梅拉·麦考黛克 2020年4月

《第五代:人工智能与日本计算机对世界的挑战》 [美]爱德华·A.费吉鲍姆 帕梅拉·麦考黛克 著 汪致远 童振华 江绵恒 江敏 译 白英彩 校 格致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ISBN:9787543230965 定价:88.00
作者简介
爱德华·A.费吉鲍姆(Edward A. Feigenbaum)
人工智能研究先驱,“专家系统之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Kumagai名誉教授,美国国家工程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人工智能协会(AAAI)联合创始人、第二任主席。1994年荣获ACM图灵奖,2013年荣获IEEE计算机先驱奖。合著《专家公司的兴起》(The Rise of the Expert Company,1988),合编《人工智能手册》(The Handbook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1981-1984)、《计算机与思维》(Computersand Thought,1963)等。
帕梅拉·麦考黛克(Pamela McCorduck)
专栏作家。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曾在美国、欧洲、亚洲等多所高校任教。20世纪60年代起就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为专业杂志和大众杂志撰写科学类文章。著有《会思考的机器:对人工智能历史与前景的探究》(Machines Who Think: A Personal Inquiry into the History and Prospects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2004)、《这可能很重要:我与人工智能阶层的生活和时光》(This Could be Important:My Life and Times with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tsia,2019)等。
译者简介
汪致远 原电子工业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
童振华 原电子工业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江绵恒 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上海科技大学校长。
江敏 原电子工业部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白英彩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专业资深教授。
内容简介
1981年,正值日本经济腾飞时期(即傅高义《日本第一》描述的时期),日本提出了8.5亿美元的巨额预算,准备在90年代开发出第五代计算机,也就是具有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日本当时处于什么样的国际背景?这一雄心出于何种发展目的?第五代计算机一旦开发成功将对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以至人类社会产生哪些影响?各国应作出何种应对?本书对此作了详细介绍和描述,既谈科学和技术,又谈经济和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