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廷、刘文澜夫妇谈外国文学翻译

    其实爱伦·坡中国人很早就译了。但老实说,没一个人译得看得懂的。最早伍光建用文言文译过,因为伍光建本身不懂英文,别人讲给他听,所以问题很多。后来焦菊隐译过,也译得异常难懂。还有很多人,我们都找来参考,译文都读不懂。因为我学过点俄文,碰巧还买到了俄文本的爱伦·坡,不懂的时候就去俄文里查。幸亏在初译的时候吴劳也在,有很多问题问吴劳的。翻这本书等于翻十本书了,特别花时间。
    
    汤惟杰:《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陈良廷、郑启吟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9月版)也是您牵头的?

    陈良廷:这是当时孙家晋说要出译文丛书,让我们选了几篇译。曼斯菲尔德我们蛮喜欢的,很细致,尤其看了吴钧陶提供的徐志摩的译本,觉得确实配徐志摩的味道,背景气氛让人身临其境。

    吴钧陶的父亲是老板,钱多,他家的藏书非常多,有近两万本。我们翻译的很多书都是他提供的。译《乱世佳人》,译文社只有一本书不够分,就从他家里再拿出一本书,拆开来。李俍民译的《牛虻》也是他提供的,后来蔡慧要重译,他说他还有一本,提供给了蔡慧。淘旧书方面,他和吴劳一样,老资格了,当然他比吴劳钱多。

    汤惟杰:海明威的英文是不是也不好译?

    陈良廷:蛮难译的,海明威就是短句子,你不好自说自话,为了让中文好懂,就把句子加长,加长就不像海明威了。所以我们尽量译得简洁。

    译海明威是因为译文社想出全集,狄更斯全集出过了,接下来就是海明威。吴劳牵头。吴劳本来让我们译长篇,但我们身体已经不大好了,长篇吃不消,就短篇译了几十篇,吴劳也帮忙加工(《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上册)》,陈良廷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的下册主要是蔡慧译的。蔡慧没结过婚,时间比较多,最早他和他的同学李文俊搭档(译了法斯特的《最后的边疆》),但后来李文俊到北京去了,成了《世界文学》的主编。

    汤惟杰:《纳尼亚传奇》是你们在休息之前翻译的最后一套书(《纳尼亚王国奇遇记(上)》,[英] 克·斯·刘易斯,刘文澜、吴力新、徐海燕、陈良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

    刘文澜:好像是的。这本书的来历也和《教父》一样,是我女儿从留学生那里拿来的。她拿回来也不看,我一看,觉得蛮好玩的,就开始翻第一册。现在这套书的版权给译林抢去了。译林的封面比译文做得好,所以生意很好。

    汤惟杰:你们后面还翻过什么吗?

    陈良廷:给黄昱宁编的《译文》杂志翻过。大本的后来不翻了。

    汤惟杰:陈先生您做了那么多翻译,有什么心得吗?

    陈良廷:翻译理论我讲不出什么。我的方针是,要译得中国人能看懂。我们年轻的时候都读傅雷、朱雯、巴金、萧乾这种译笔,看得蛮舒服的。像萧乾的《好兵帅克》译得多好。还有张友松(“文革”时笔名常健)、施蛰存、杨绛、杨必,都是我们崇拜的偶像。我反复看他们的译文,尽量找原文对照,受益匪浅。我力求学到点名家的皮毛就最好了。

    我年轻的时候,在旧书摊淘到过一本林汉达编的英汉翻译教程,是商务印书馆出的(按:书名为《高级英文翻译法》,世界书局1947年初版,商务印书馆1951年再版)。里面有四个范本是他自己翻译的,中英对照,还有很多例句,告诉你碰到这种句子应该怎么译。他这本翻译教程对我帮助蛮大,我在翻译俄文小说之前,读过很多遍。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