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第三种黑猩猩》后记

    最近几百年间,我们发明各种技术,将无线电讯号送人太空,也能让全人类一夜间粉身碎骨。即使我们能够自制,不按下那“要命的电钮”,我们攫取地球生产力、消灭物种、破坏环境的速度已经加快,而那种速率不可能维持到另一世纪。说到这里,也许你会抗议,因为环顾四周,的确看不见什么迹象,显示人类历史已经濒临“亢龙有悔”。事实上,见微知著,只要你仔细看,迹象就会跃然眼前。饥馑、污染,与破坏性的技术都增加了;可耕农地、海洋食物资源、其他自然产物、环境消纳人类废弃物的能力,都在下降。更多的人掌握着更强大的技术,竞争越来越少的资源,得有一方让步。 

    那么,会发生什么? 悲观的理由不少。即使地球上所有人类现在就消失了,我们对环境已经造成的破坏,会让环境品质继续恶化下去,至少几十年。无数物种濒临绝种,因为他们的族群数量已下降到难以恢复的地步。尽管历史上有许多人类族群自毁的案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宝贵的教训,许多人仍然独持偏见,反对控制人口数量,反对保护环境。其他人加入破坏环境的行列,不是为了私利,就是无知。甚至有更多的人,每天糊1:1都有困难,保护环境云云,无异天方夜谭。这些事实加起来,等于告诉我们:毁灭列车的动量,已达威猛难挡的地步。换言之,我们人类也已濒临绝种。虽然一息尚存,但与“活死人”无异,我们的前途,与另外两种黑猩猩一样黯淡。 这个悲观的前景,维希曼(Arthur Wichmann)以一个讥讽的句子,捕捉到了其中的精义——那是1912年,不过是在另一个脉络中。维希曼是荷兰探险家、大学教授,他花了10年写了一部——三巨册(1198页)——《新几内亚探险史》。他搜罗了所有关于新几内亚的文献,从早期通过印尼传出的消息,到19世纪与20世纪初期的西方探险记录与报告,凡是他找得到的,都仔细整理过。他逐渐明白:尽管探险家前仆后继,可是他们却一再重复前人的愚蠢错误:以夸张不实的成就傲人,拒绝承认酿成灾难的疏忽,无视前辈的经验(以致重蹈覆辙),结果是一连串不必要的折磨与死亡。维希曼非常失望,于是预测:未来的探险家会继续重复前人的错误。他用以总结全书的最后一句,充满激愤:“什么都没学到,什么都忘掉。”(Nothing learned,and everything forgotten!) 我提到过许多理由,足以让人对人类前途持同样嘲讽、激愤的态度。但是我却认为:我们的处境,并不是毫无希望。我们的问题,全是自己造成的,解铃还需系铃人,因此解决那些问题,在我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尽管我们的语言、艺术、农业并不独特,我们能从前人(时间)与别人(空间)的经验中学习教训,这个本领使我们成为动物界独一无二的物种。让人心怀希望的迹象中,有许多实际广受讨论的政策,只要实行就能避免灾难,例如:限制人口增长,保护自然资源,以及许多其他的环保措施。许多政府为了解决某些问题,已经依据这些明白可行的政策草拟对策。 

    举例来说,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已经提高与扩散,环保成为政治议题。开发商不再总是赢家,短视的经济论证,不再总是赢得支持。许多国家最近几十年降低了人口增长率。灭族屠杀虽然没有绝迹,但是通讯技术普及后,至少有消泯传统仇外心态的潜力,因为此后不易再将异域不同种族视为“次人类”。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长崎上空爆炸,那时我7岁,因此对于核毁灭的迫切危机感,记忆犹新。(那种感觉在知识界持续了几十年。)但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核武器没再动用过。核毁灭的风险现在似乎空前的遥远——自1945年8月9日以来。 

    1979年,我开始担任印尼政府的顾问,负责在印尼属新几内亚(Irian Jaya,伊里安查亚省)规划自然保留地系统。表面看来,印尼似乎不是个有指望的地方,你也许因此会认为:想在那儿保留我们日渐缩减的自然栖境,只好死马当活马医,不过尽人事罢了。热带第三世界国家面临的问题,印尼是个范例,不过情况更严重。印尼人口超过1亿8000万,世界排名第五,可是贫穷得很。那里人口不断增长;几乎一半人的年龄在15岁以下。有些省人口密度特别高,于是向人口少的省——如伊里安查亚省——“输出”Xn。那里没有成群的观鸟人,没有广泛串联的地方环保团体。印尼以自然资源赚取外汇,除了石油与天然气,最大宗的出口物品是原木——从原始热带雨林砍伐来的。 

    为了这些理由,也许你不会期望印尼政府会认真把“保护自然与生物资源”当作国家优先施政的目标。我第一次到伊里安查亚省,十分怀疑能搞出什么有效的保护计划。幸运的是,“维希曼式”的嘲讽证明错了。多亏了一小群印尼环保信徒的领导能力,伊里安查亚省20%的面积现在已划入自然保留地系统。那些自然保留地并不只是纸面上的。我的工作展开后,我很惊讶也很兴奋地发现:有些锯木厂关门了,因为自然保留地禁止伐木——并有公园管理人员巡视,还草拟了管理办法。所有这些措施,并不源自理想主义,而是冷血计算——正确地认识印尼的自然基础。如果印尼做得到。其他处境相同的国家也能做得到,环保运动发达的富裕国家更能做得到。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