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会刺破青春表面的彩饰,会在美人的额上掘深沟浅槽;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那横扫的镰刀。”这是莎士比亚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生发的关于时间的感慨,但他自己却用作品打破了时间的魔咒,成为一个传奇。今年是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四百年前的4月23日,五十二岁的莎士比亚在自己的生日庆典过后猝然离世,留给人们无尽的猜想和遗憾。而在1995年,这一天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读书日”。四百年后,我们依然铭记这个伟大的名字,为了纪念莎翁逝世四百周年,各地出版社纷纷推出各种版本的莎士比亚文集。时间的镰刀,刻下的是他的名字,让这位“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在书页间得到永生。
 四百年时光荏苒:莎士比亚,在书页间永生 限量版线装、典藏各具特色 线装书,因其装帧形式传递着古色古香、浓厚典雅的文化气息而在现代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而当莎士比亚遇到线装书,又会迸发出怎样的艺术火花?上海人民出版社就将这一大胆的设想付诸行动,以最中国的方式纪念莎翁。
这次以线装书形式出版的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这无疑是外国文学出版史上的一项创举,因为在此之前,还从未有过外国文学作品是以繁体直排线装书的形式出版的。
据介绍,此次《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线装书是以屠岸先生的权威译本为底本的,为此,这位九十三高龄的老翻译家不仅再一次逐字逐句对译本作了全新修订,更是亲自对繁体版作了两次校对,并亲笔撰写了新版序言。
除了译本权威,该书在制作工艺上也颇费了一番工夫,真正将“做书”二字发挥到了极致。这套线装书为上下两册一函套,限量编号印行,四百年,四百套,每套都钤有屠岸先生的印章及亲笔签名。而印章签名页是先印好,然后快递到北京让老先生签名盖章,再寄回上海进行装订的。内页以宣纸印刷,一面是译诗,一面是相对应的译解;封面则以中国传统丝织绫为面料,并专门设计了含有莎士比亚头像和玫瑰的图案,特为该书编织而成,可谓独一无二。而除了线装书本身,出版社还制作了精美的笔记本和明信片作为礼品随书附赠。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线装书即将出版的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众多读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浓厚兴趣,编辑曹杨告诉记者,春节前夕,他将该书出版的消息挂到众筹网上,并进行众筹,短短两个月,就已经完成众筹目标三万元,订购整套书的有四十余人。
据悉,这套线装书将于4月23日纪念日当天在上海图书馆首发。届时,九十三高龄的屠岸先生将亲临现场与读者交流。同时,线装书还将亮相今年的伦敦书展,并作为礼品赠送给英国国家图书馆和莎士比亚故居。出版方表示,出版这样一套线装书并非哗众取宠,而是觉得在莎翁逝世四百周年之际,将他的代表作以这一最具中国传统的形式呈现,是一个东方文明古国对这位世界文豪的最好纪念,是最具中国意味的表达。
同样是限量版图书,译林出版社即将于6月推出的《莎士比亚全集》(插图典藏版)则添加了更多的现代审美元素。这套丛书编号限量发售两千套,每套十二册,开本为小十六开,让读者更易于捧读。内有大量十九世纪经典黑白线描插图,装帧设计则由两次获得“世界最美的书”荣誉的刘晓翔工作室担纲。
而在本月,译林出版社还推出了《莎士比亚全集》(增订本全八册)。据编辑陈叶介绍,译林版增订本是以朱生豪译本为基础,并获得朱生豪后人的授权,约请国内专家全面校订过的版本,该版本订正误译、补足漏译,使之尽得全貌,尽近原文。全集收录了莎翁三十九个剧本和他的长诗、十四行诗及其他抒情诗,包括“河滨版”在1974年收入的《两个高贵的亲戚》和1997年刚刚接纳的《爱德华三世》及一首长诗,再加上《托马斯·莫尔爵士》的片断,这样,已发现的莎氏存世作品就都在内了。而在校译中则吸收了国际莎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恢复了被认为“不雅驯”而被删除的词句、段落等,以尽量保持莎翁作品的本来面目。校订者包括裘克安、何其莘、沈林、辜正坤等国内顶级莎学专家,他们对莎学的研究、对国际研究成果的了解,甚至对原文中俚语、粗话的忠实翻译,都使译文更添光彩。
大众版诗体、经典各有千秋 2014年4月23日,纪念莎士比亚诞辰四百五十周年之际,上海译文出版曾经出版了方平译十卷本《莎士比亚全集》。不同于之前《莎士比亚全集》的版本,该套全集是华语世界首部诗体《莎士比亚全集》。而此次为纪念莎士比亚逝世四百周年,译文社特以诗体版《莎士比亚全集》为基础,综合考虑悲剧、喜剧、历史剧、传奇剧和十四行诗,精选二十种出版单行本,并配以约翰·吉尔伯特爵士的全套经典插图,出版“诗体插图珍藏本莎士比亚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