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请别把自己变成墙上的又一块砖

    在情感禁忌的过程中,现代精神病学扮演了一个暧昧角色。一方面,它的最伟大代表弗洛伊德打破了人类思想的理性、目的性特征的虚构,开辟了一条新路,可以深入人类激情的迷宫。另一方面,弗洛伊德的这些成就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病学,但后者又把自己变为操纵人格普遍趋势的一种工具。

    许多精神病医生,包括心理分析医生,把“正常的”人格描绘成一幅既不过分悲伤、愤怒,更不兴奋的图画。他们把不与“正常”个人的传统人格模式保持一致的人格特质或人格类型斥责为“幼稚”或“神经症”。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影响要比更陈旧、更坦率的指名道姓方式的影响危险得多。那样,个人至少知道有人或有理论在批判他,他也可以还击。但谁能反击“科学”?

    上面是谈外加的感觉对现代人精神的影响,下面来看看关于思想。

    原创性思想也与感觉及情感一样遭到扭曲。从一开始起,教育就不鼓励原创性思想,就把准备好的思想灌输到人的脑子里。儿童想知道真理,因为在一个陌生强大的世界里,那是自我定位并寻找方向的最安全办法。然而他们并未受到认真对待,无论态度如何,都没多大关系,或公开蔑视,或假惺惺地献殷勤。

    虽然这种态度严重地挫伤了儿童的独立思考能力,但这不算最坏的,最坏的是往往出于无意的不诚实,而这正是一般成人对待儿童的典型方式。这种不诚实的表现方式之一便是成人把关于世界的虚构假象灌输给儿童。如果问起到撒哈拉沙漠探险要准备些什么,他们便用有关北极生活的情形来教导他。除对世界的这种普遍虚构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谎言,由于种种个人原因,成人不想让儿童知道,便撒谎来掩盖事实。

    当儿童便准备好上小学,直至进入大学。我想简单提一下目前的一些教育方法,它们实际上进一步打击了原创性思想。一是强调掌握关于事实的知识,说强调信息倒更确切些。一堆堆零乱、互不相干的事实被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他们的时间和精力全都耗费在学习越来越多的事实上,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虽然没有事实知识的思考是假大空,但只有“信息”同缺乏信息一样,都是思考的障碍。

    另一种与此密切相关的打击原创性思想的办法,便是认为思想的目标——真理——是相对的。如果有人说他想发现真理,就会被我们时代的“进步”思想家视为开倒车。这种相对主义常常自命为经验主义或实证主义,其结果便是思想丧失了最主要的刺激——思想者的愿望与利益;没有这种利益,寻求真理的动力也就丧失了。

    事实上,人人都有某种渴望真理的欲望,这是因为人人都需要它。对儿童来说,它的作用尤为明显。每个人在儿童时期都要经历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真理就成了那些无权力者的最强大武器。但真理之于个人的利益,在于它不仅能使人在世界里定位,而且他自己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自我真理的认识程度。个人最大力量的基础在于人格最大限度地整合,这也就意味着以最大限度地认清自己为基础。“认识你自己”是人获得力量和幸福的根本要求之一。

    除上述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把普通成人所剩无几的创造思想弄得一团糟。对于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所有基本问题,对于心理、经济、政治及道德问题,我们大部分的文化所能做的只有一点,就是用这些问题把人弄糊涂。烟幕之一是断言这些问题太复杂了,一般个人根本弄不明白;同时相反的信息又表示许多个人社会生活的基本问题非常简单,简单到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能够理解的程度。

    为了把这些问题搞得错综复杂,似乎只有“专家”才能弄明白(实际上,专家也只有在他自己的有限领域内才明白),专家常常故意打击人的自信心,让他们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问题。个人陷入数据的迷宫中,觉得无助,只好傻呆呆地静等专家来告诉他如何做、去向何方。

    这种影响的结果是双重的,一是怀疑讽刺所有宣传的或印刷的东西,二是天真地相信权威所说的任何东西。讥讽与天真二者的集合,便是现代个人的典型特征。其根本后果便是打击自己思考、自己决策的能力。

    麻痹批判思维能力的另一种方法是,破坏所有对世界的结构性看法。由于事实已不再是一个结构性整体的组成部分,因此,它便丧失了特性,仅仅是抽象的量的东西;每个事实只不过是又一个事实,惟一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多少。对此,收音机、电影和报纸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刚刚播完某个城市遭到轰炸及人员伤亡的消息,接着就是香皂或酒广告,有时甚至在播新闻时突然无耻地插播广告。同一个播音员,用同一种诱惑性的、讨好的权威性语调,刚刚向听众展示完政治局势的严峻性,又接着向听众鼓吹某种牌子香皂的优点,因为厂商付了广告费。

    随关于鱼雷快艇的新闻片接踵而至的是时装表演片。报纸报道重要的科学或艺术新闻,但也以同样的篇幅煞有介事地登载陈腐的思想或初出茅庐的女演员的早餐习惯。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