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译文出版《朴槿惠日记》书摘 1979年10月26日,朴槿惠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转折。这一天,朴正熙总统遭遇时任中央情报部长金载圭的枪击意外身亡。枪击理由是什么至今尚不明确。有军事政变一说,也有美国中央情报局唆使之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不管朴正熙之死出于什么原因,朴槿惠不可避免地面对第二次逆境。母亲和父亲相继离世,仅这两件事件已经够使朴槿惠天天在痛苦中受煎熬。 父亲去世以后朴槿惠带着弟弟和妹妹回到了新堂洞(首尔一区域名——译者注)的私邸。据说陆英修女士生前不止一次地说过“将来我们还得回到新堂洞”。如今朴槿惠真的回到了没有父母的新堂洞私邸。 私邸已是人去屋空。要是换一个地方也许还能好受一些,可在这里朴槿惠触景生情,面对的是对父母无尽的追忆和悲痛。令朴槿惠始料不及的是一场更大的灾难悄悄逼近自己。 1979年12月12日,以全斗焕为首的新的军部用武力夺取了军政大权。新的军部几乎制止了朴槿惠所有的对外活动。自1980年的“5?17事变”(一场由军政独裁者发动的事变。1980年5月17日全斗焕政权在全国范围内禁止一切政治活动、查封大学、禁止召开国会、禁止批评国家元首,并拘捕金大中等民主人士和学生。——译者注)以后朴槿惠创办的“新心脏服务团”被强行解散,岭南大学(位于韩国大邱的一所大学,由前总统朴正熙亲手创办,现为韩国规模最大的私立名牌大学——译者注)第三任校长刚就任7个月被迫退位。 新军部甚至不允许朴槿惠为父母召开追悼会,朴槿惠只好在家族内部搞了一个简单的祭奠仪式。当时朴槿惠实际上已经处于软禁状态。她在自传中回忆道:“被丢弃在深山老林之中的心情竟是这般的孤单寂寞”。朴槿惠父母的追悼仪式在国立墓地正式举行,则是1987年的事情。 全斗焕政权是以军事独裁为核心的非正统的国家政权,国民对此怨声载道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为了转移国民的视线他们将矛头直接指向已故总统朴正熙,给他强加了一连串莫须有的罪名,亲日派、独裁者、造成地域纷争的元凶、高压政治、以军政统治压制个人意识……他们肆意夸大、歪曲事实,甚至无中生有捏造事实,想方设法污辱和损坏朴正熙总统的形象。全盘否定朴正熙总统,朴槿惠的对外活动无疑是最大的障碍,于是他们索性把朴槿惠软禁起来了。 在朴槿惠心目中,朴正熙是一位伟大的总统、杰出的国家领导人,同时也是慈祥的父亲、最值得尊敬的人。如果有人肆意污辱、诽谤父亲,这对朴槿惠来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情。据朴槿惠的回忆,当时她的心情“如同站在刑架上受审,直觉得浑身的血液在倒流”。 然而令朴槿惠更加心痛的是就连父亲生前的亲信也反戈一击,与他们同流合污攻击朴正熙总统。朴槿惠的堂姐夫金钟泌(韩国政治家,曾任9届韩国国会议员,历任民主共和党总裁、民主自由党最高委员、自由民主联合会总裁、韩国总理,与金大中、金泳三号称韩国政界“三金巨头”,2004年引退政坛。——译者注)就是其中之一。 这是致命的打击,是个足以令人自寻短见的打击。如果说朴槿惠以安慰朴正熙总统、代行“第一夫人”的使命感挺过了母亲遇刺的第一次打击,那么面对接踵而至的这第二次打击她会怎么样呢? 在朴槿惠公开的日记中,这个时期的日记比较多。一切对外活动被禁止,想反抗他们的胡作非为又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时朴槿惠所能做的只有在日记本上倾吐心中的愤恨。写日记是她强压极端愤怒的唯一手段,也是摆脱心中抑郁症阴影的唯一方法。 《朴槿惠日记(精装本)》中收藏近三十幅珍贵照片,真实捕捉了朴槿惠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是对日记本身最好的印证。 照片的第一部分真实记录了朴槿惠总统曾经无忧无虑的童年,包括她和父母亲、妹妹和弟弟的全家福和游戏的场景,展现了与家人在一起的温馨时刻。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在历经丧母、丧父之痛,代行“第一夫人”,脱离了童真和稚嫩,走向成熟和坚强的朴槿惠,逆境中的微笑彰显着这位女强人不凡的人格魅力。 第三部分将镜头聚焦于2004年之后重新步入政坛,走向总统之路的朴槿惠,亲民、从容的形象颇具女政治家的风范,迈出童年阴影的她正踏着坚实的脚步迈向理想。 第四部分是朴槿惠就任总统一年来的掠影,从清华演讲、开启中韩“心信之旅”至访问俄罗斯,尤其是最后特别收录的一组朴槿惠总统访华“靓丽服装秀”和“韩服秀”,将这朵历经风雨的木槿花衬托得愈加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