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屈的意志变“不可能”为“可能”

    划时代伟人的生活都有很多相似点。在波澜壮阔、起落沉浮的人生境遇中,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苦难、获得成功;在经受了所有的痛苦之后,最终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确立自己人生的目标,这就伟人们的共同之处。林肯、甘地、史蒂夫?乔布斯等也都曾经历过这样的人生。

    朴槿惠的生活也是如此。虽然实际上比较艰辛,然而代行第一夫人的职责,仍是一件万众瞩目的事情。但是随着父亲的离世,朴槿惠又突然变成了“需要照顾两个弟妹的孤儿”,同时还要承受众人对父亲的歪曲和责难……突变的生活、亲信的背叛,让朴槿惠沉浸在悲痛之中无法自拔,生活在一瞬间跌进了人生的最低谷。

    朴槿惠的魅力,作为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正是由这样的生活磨练所造就的。把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用自己的内心静静地去消化,并使之升华,最终实现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这在于外人看来就是一种人格魅力。

    那个时候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些只有通过朴槿惠公开的日记才能更清楚地了解。日记最真实地记载了朴槿惠的成长历程。如果不去考虑写作背景,这本日记完全可以看作一本自我启蒙书,或是一本人生指南,甚至可以看作是一本包含了人生哲理的著作。但是如果了解当时写日记时的状况和心情的话,就更能体会朴槿惠的内心成长和由此而产生的魅力。

    “朴正熙前总统的女儿”这个头衔,既是朴槿惠的资产,同时也是她的债务。朴槿惠步入政坛时虽然基点较薄弱,但是她却坚守着这个动荡不安的国家的价值观,主张实行政治改革,成为政界独具魅力的头面人物。现在的任务只有一个,即成为这个国家的领导者,结束旧时代,开创新世代。

    日记是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通过日记能够最真实地了解一个人。公开个人日记是将自己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本书收录了朴槿惠从青年到现在各个时期的日记,并配以时代背景。包括了其母亲,韩国前第一夫人遇害,其父亲,韩国前总统朴正熙遇害等等重要事件,还有其本人演讲时遇袭后朴槿惠留下的宝贵日记。此外还收录了朴槿惠重新出山,走入政坛对其推崇的政治理念的解述等等。

    朴槿惠日记选摘

    1980年1月14日
    转祸为福的人生

    如果把通往幸福之路用驾车来比喻的话,那么只有及时地调换挡位,才能确保路途中不会出现差错。真正的幸福生活并不是万事顺意的,而是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坚强地挺过去并重新站起来,在逆境中成长,使之成为转祸为福的契机,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1980年1月28日
    以不屈的意志变“不可能”为“可能”

    没有人会认为领导者之路是一帆风顺的,何况振兴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他们的路这所以那么艰难,因为他们本身就是领路人,要站在最前面披荆斩棘,同时在很多事情上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宽谅。

    要是在一片赞誉声中料理国家事务,那该是多么轻松的事情?真要是这样,只要具备一定的常识谁都可以当领导人。问题是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经常要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的事情,这就需要一个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也就是领导人之路充满艰辛的原因。

    1980年2月8日
    只有信仰才能使阅历和学历闪光

    父亲总是珍惜每一寸土地。在视察途中,如果看到因施工有毁坏耕地的现象,他就记在本子上,待到服务区休息的时候给相关部门打电话要求立刻解决这些问题。

    没有发自内心的真情这是很难做到的事情,仅凭总统分内的责任意识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情。阅历和学历再丰厚,也只有胸怀信仰的时候那些东西才会真正闪光。

    1980年2月9日
    我最怕的事情

    人们之所以变得脆弱和不幸,就是因为对幸福的追求过于执著。人们普遍拥有一个愚蠢的念头,即不希望自己身边发生丝毫的不幸。

    我并不害怕世间的种种磨练,我所害怕的是在经历磨练的过程中或许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1980年2月12日
    农民的精神支柱

    今天我接见了一位新村运动的负责人。他说有位教授在做新村运动讲座时对人们时常引用父亲的语录而非常反感,对此那位负责人表示:

    “你们都是富人出身,从小受到一流的教育,而且都是留过学的,你们可以对任何一个总统提出批评。可对我们这些农民来说他不是普通的总统,而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信佛信耶稣是您的自由,可同时也要对别人的宗教信仰给予认可和尊重,这是一样的道理吧?”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