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出版融合 内容牵手技术

  谈到教育出版转型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锋引用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基于此,外研社一直在进行自我革新、自我涅槃,逆向而思、顺势而为。蔡剑锋解释说:“逆向而思,就是要走出一条出版—教育—文创之路,实现从教育服务提供商到文创集团的转型。”由外研社建设的高校师生外语学习平台“共同校园”(Unipus)就是这样一个案例。该平台于今年10月亮相,学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外语能力自测,之后根据系统推荐的个性化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还可以线上报名参加英语演讲、写作和辩论赛,教师们则可以通过这一平台获得全流程的在线教学支持和测试评估支持,平台还集学术资讯、文献资源、专家辅导、科研工具、同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科学与管理系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认为:“变革学习比变革技术更困难。”他从1998年就开始专门讲授“大数据时代怎么学习”这门课,并提出“太极学堂”理念,即主张在网络课程与现实课程、学习主体与学习环境的双向建构、“太极”运转中,使大学课堂焕发生命力。通过在南方科技大学开设“太极学堂”,桑新民感受到了学生“从逃课到‘淘课’”的转变,“他们就像袁隆平发现野生早稻品种一样兴奋”。
  
  就在一两年内,“慕课”风生水起,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校长把它称为一场“海啸”。“慕课”即大规模开放网络课堂,通过这种形式将世界高等大学的名课免费向全世界开放。在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在这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实践。业界在实践中认为,“慕课”引发了从课堂向学堂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习者中心转变、从教师个体向教学团队转变、从传统行政化教学管理向提供服务转变的几大变革。桑新民表示:“大规模不是‘慕课’的本质,只是一个结果。世界高端教育机构都在这场博弈中展现民族文化塔尖上的东西,他们所考虑的绝不是商业模式,而是文化战略。”
  
  北京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数字化教材建设的机构,公司Blackboard平台上的数字化教材已有万余种。公司首席执行官助理孙炜平在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数字化教材可以实现可重用性、可访问性、持久性、互通性,可将纸质教材不能容纳和丰富的内容,通过数字化方式提供给该教材的使用者,大大提高了教材的价值。通过数字化教材网,可以与教材使用者直接沟通,以便更好地进行修订,使教材更具有生命力。对于出版社而言,还有助于解决盗版问题,通过介入到教学各环节增加使用者对教材的黏性。

  ■与会者说
  
  “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能在变革到来时更准确地抓住机会;我们一定要做些什么,才能在变革到来时更有效地规避风险。”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彭兆平
  
  “逆向而思,就是要走出一条出版—教育—文创之路,实现从教育服务提供商到文创集团的转型。”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蔡剑锋
  
  “我们提出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其实只有一个化,就是精品化。当大家理解了数字化、国际化就是精品化之后,我们就会把另外两化去掉。”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
  
  “专业出版在经历了有500年历史的纸本出版以及只用10年就完成的从纸到在线数据库这两个阶段之后,下一步将朝着数据决策工具方向发展。”
  
  ——励德·爱思唯尔集团中国区政府事务总监张玉国
  
  “对教材的数字出版不能够很好利用的出版社,可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被动,而对教材数字化技术的驾驭,需要理念的变革、资金的投入、流程的再造,同时也带来很大挑战。”
  
  ——北京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陈永红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