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女儿般成长——“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编辑札记

    2008年,我的女儿读高中了,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的第二版也出版了,这一次她穿着淡绿色的外衣,与智者典雅的头像相配,如我的女儿般青涩。和我一样,女儿对第二版爱不释手,时常拿起来翻看。她还急急地拿去送给她喜欢的老师和同学,让他们分享这份幸福。她总是以一种自豪的口吻对老师说“我妈妈是编辑”,“这本书是我妈妈编得”, 就像我总是以自豪的口吻,好为人师般向人推荐这套书。欣慰的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这套书了,在不断地加印中我得到了鼓舞,也享受了工作给予我的快乐。2013年我去北京出差,我尊敬的一位作者对我说,“能编辑一本出版几十年的书的编辑是令人尊敬的,这是有水平,功德无量呀”。学者眼中的标准令人高山仰止,而我也不能仅仅满足与被学者肯定和被市场认可。我知道,我还要把“经典”继续做下去,而且要做的更好。



第三版封面

    2014年的春节我是在看“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第三版的校样中度过的,时隔5年再读一遍,仍是有欣慰,有自责。孔子说:“温故而知新”,重温经典有“知新”之获。叔本华说:“没有什么比阅读古老的经典作品更能使我们神清气爽的了。”重温读过的旧书,也是一种幸福。做一本(套)受到读者和市场认可的常销书,编辑所要付出的辛劳难以想象,编辑们默默无闻,读者在认识作者和书籍的同时并不会记住责任编辑,但我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地提高自己,不断地接受各种思想,不断把好的书籍与读者分享;就是因为当人们抱怨没有时间读书的时候,我喜悦着忙碌着读自己编辑的书,同时也关注、阅读市场上的各种优秀出版物。一本好书我可以逐字逐句读上好几遍,慢慢品味,滋养心灵,因此我是幸福的。

   今年春节假期结束后,我激动地开始忙碌“世界教育名著”第三版的封面,我选中了一套艳丽的、甜蜜的彩妆封面,穿着装帧设计家张志全先生精心设计的精装,青春洋溢地走到了前台。这一次她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在与张志全先生的合作中,我知道了他设计的封面为什么让人爱不释手,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的不足。世界教育名著精装版的华丽转身,让我更觉得她像我的女儿。这时我的女儿也近大学毕业,忙碌她的论文、实习、健身、联系新的学校,充盈着青春的身影中透着令我羡慕的自信。



2014年新版封面

    看着这套书的一次次变化,我常常想起这句“我家有女初长成”。编辑“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的整个过程既是我的生活写照,也是我的工作写照。在等待新版书印制的过程中,我的心情常常紧张起来,梦中也在担心,会有差错吗?色彩能印准吗?装订的好吗?塑封好吗?能把设计家的设计思想反映出来吗?经过了一个月的焦虑,2014年3月底当我第一眼看到成品书的时候,我仔细看了外表,撕开塑封,逐页翻看各个细节,此刻,我的紧张与焦虑一扫而光,我又马上把书拿给关心这套书的同事和读者们看,大家和我一样的喜悦。激动之情平复后,我坐在桌前,看着出落得这么“漂亮”的女儿,我哭了。晚上我把书带回家摆放在桌上,我女儿和最初建议我出版这套书并翻译了其中一本的我的先生都惊呆了:他们去洗了手,静默片刻,慢慢拿起书,女儿亲吻了她,先生说太美了。我始终如一的愿望是,希望这套书在被阅读中走得更远,一如我希望自己的女儿在奋斗中走得远些。

    屈指算来,世界教育名著译丛已经20岁了,20年来,我始终记得三句话,爱尔维修说,即使是最普通的好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这给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鼓舞和希望。马卡连柯说,正确的教育是我们的幸福,而错误的教育是我们的痛苦和泪水,也是我们对社会和民族犯下的罪过。这让天下父母自知教育孩子的重任和功德无量。木村久一说,世上有一些人认为,自己的一生至少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还有一些人认为,为我们的民族和人类培养一个有所作为的人胜过千万个庸庸碌碌的人,我的书献给他们一读。这是我编辑世界教育名著译丛的持续动力,也让我相信中国的读者和西方的读者是共通的——我们都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宝贝,也都通过阅读经典来影响自己和一代一代人。

                                                 
                                                                任 然

                                                           2014年5月26日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