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五条生命,到底是谁下的毒手?黑格幼稚地模仿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笔法,或许说是布洛克很幼稚地模仿了大师。
第一次接触劳伦斯·布洛克是他的小说“谭纳系列”,特别是一二两册,《睡不着的密探》和《作废的捷克人》。这个在战场上被子弹击穿中枢神经,失去睡眠,像超人一样的谭纳,他的大脑就是图书馆,他精通世界各地语言。
因为爱谭纳,我爱上了布洛克。
当我在书店看到哈里森系列,特别是每册的封面插画,深深吸引了我,红黑黄三色的大胆搭配,浓墨重彩,但却一点不艳俗。
可是,我失望了。奇普·哈里森系列共四册:《首开纪录》、《梅开二度》、《啖血记》、《郁金香迷情》。我把前两册定性为“肉书”。《首开纪录》讲一心想改变“雏儿”身份的十七岁少年哈里森。这册重笔在芝加哥,哈里森给国际街一个摄影师当助手。摄影师为色情团伙拍色情小广告,模特是他的妻子艾琳。布洛克将性爱戏喻为打垒球。摄影师让哈里森和妻子演“双飞”,但有个规则必须遵守,他们可以尽情做“一垒”、“二垒”、“三垒”的动作,越真越动情越好,但决不允许滑进“本垒”。这样六个星期后,哈里森意识到,他和艾琳在做的事就像在做外野游弋,而他想做的是滑进“本垒”。哈里森连夜离开了那座摇摇晃晃的城市。
第二册《梅开二度》最能反映布洛克不惜毁灭自己,就是哈里森乘大巴去博登敦这一章节。哈里森在大巴上和一个女人“打垒球”,这一章节的语言让人倒足了胃口。我不禁想,布洛克就是一个不入流的车站作家,他的作品至多在车站的一些角落才会出现。哈里森的人生好像是不会固定的,稳定的生活对他来说就是死亡。他在博登敦继续展现他小坏蛋的本性,把牧师的女儿诱惑上床,待人家怀孕,竟扔下即将到手的妓院,连夜逃走。
如果说,布洛克的哈里森系列仍是侦探系列的话,那么真正的故事应该是从第三册《啖血记》开始。哈里森成了私家侦探里奥·黑格的助手,他的任务除了负责调查,还负责宣传黑格。他们接手的第一个案子始自一个死在自己家里的名叫梅拉妮的女孩,这个女孩几天前曾对哈里森说,她可能要死了,因为她的两个姐姐都自杀了,一个是出车祸,另一个是跳楼。警察把她的死定性为过量注射海洛因。当哈里森开始调查这个案子时,凶手又接二连三地杀了五个人。
《郁金香迷情》讲的是一个名叫郁金香的舞女委托黑格侦破一桩涉及一百二十三条生命的命案。而就在哈里森受黑格之命去调查时,委托人的室友樱儿在舞台上突遭箭毒,倒地身亡。接着是郁金香的现任男友因醉酒死在家中。一百二十五条生命,到底是谁下的毒手?
黑格幼稚地模仿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笔法,或许说是布洛克很幼稚地模仿了大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绘制的是《圣经》新约福音书里耶稣和十二门徒最后晚餐时,耶稣宣布他们当中有人要出卖他时,门徒们瞬间的反应,以及叛徒犹大的反常失态。黑格在破这两起案件时,最后都用了类似手法:哈里森外围调查终止后,黑格把所有当事人,以及与案件有关联的人都叫到侦探所,包括警察。然后,坐在固定位置的黑格宣布,案件已破,凶手就在在场人群中。然后凶手在黑格向大家解说过程中自动现形。
看完这个系列,布洛克对我来说就是“最后的晚餐”。我替他难过,怎么能如此颓废,就好像生怕世界不知道他是个生活极其摇晃的人。
曾因写了《挪威的森林》一度被读者划为情色作家的村上春树,成名后马上转型玩高雅——《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满满的正能量。如今,人家又玩起了音乐,写出《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可以想见,我们身边马上会有一大群年轻人跟着爱上贝多芬,爱上马勒。
相较之下,布洛克真的是不想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