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洛兹的虚荣——杰克·杜洛兹历险教育记1935~1946》译后记

    凯鲁亚克自我奋斗的精神不仅仅表现在上学路上,而是贯穿着他的整个人生:橄榄球明星梦破灭后,他全身心投入追求当作家的漫长道路中,他当油猢狲、当轮胎折边工、当小报记者,直至当海员、当海军,无论干什么工作,无论如何工资微薄,难以糊口,都坚持不懈,甚至因无钱吃饭而饥饿昏厥也在所不惜:“特别令我窘困的是十五号发工资以前,我身无分文。结果,有一天,在‘大西洋白色闪电车站’里,我与一个名叫巴克·肖特韦尔的男孩一起干修理润滑活时突然因饥饿而晕倒。巴克让我躺在车库的地上。‘你到底怎么啦?快醒醒!’我说:‘我两天没有吃东西了。’‘天哪!快去我母亲家吃点东西。’他开车把我送到位于哈特福德他母亲的家里,他妈妈……盛情招待了我,给我一夸脱牛奶、菜豆、烤吐司、汉堡包、西红柿、土豆,反正是全套食品。巴克借给我两美元,帮我渡过难关,直至十五号。”即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当作家的理想,时时刻刻都在观察社会,分分秒秒都在思考写作,丰富的阅历,奇特的遭遇,众多的朋友,给了他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他写出的故事注定与众不同,脍炙人口。
    杰克·凯鲁亚克的自我奋斗还表现在他有独特个性和想法,而且他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他不畏艰险,不惧权贵,不随大流,不蹈旧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走出了一条前所未有的自学成材的道路。哥伦比亚大学是人人向往的世界一流大学,通常来说,人们都怀着敬仰的心情前去求学,丝毫不敢怀疑这所常春藤学校教学的质量和教师的声誉。可是,凯鲁亚克与众不同,他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讨厌化学课,一进实验室就感到难受;他说,“我认为我从大学里学不到任何东西……我在那里逃课创下了新的纪录。”他觉得哥伦比亚大学的教练是流氓坏蛋,“这些大牌流氓橄榄球教练都见鬼去吧!努力当一名美国作家吧,说出真相,不再听任他们、任何人或那些蠢货的摆布……常春藤只是一个借口,可以让他们不费吹灰之力招到橄榄球运动员,而他们得到的却是美国的蹩脚货,足以让美国倒一千年胃口。”徒有虚名的名牌大学让他大感失望,他觉得没啥可学,逃课成了家常便饭,于是他打起行装回了家乡。他一头钻进图书馆,埋头阅读百科全书,浏览经典名著,更重要的是,他全身心投入了社会这所真正的大学,从中品尝人生的酸甜苦辣,探索人间的真谛,他的成名仰仗了他刻苦的自学,坚强的意志,以及不畏艰险的生活实践,独辟蹊径,终于成名,确实让人为之一震,感叹万分。
    即便说哥伦比亚大学没教给杰克·凯鲁亚克什么有用的知识,但是哥大至少为他的成名提供一个有利的平台或氛围。在这里,他交结了许多朋友,其中不少日后成为美国文坛的明星,比如欧文。加登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垮掉一代”的代表人物艾伦·金斯堡,威尔·哈伯德就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威廉·巴勒斯。因此,他的成名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这些有独特思想的青年曾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相互扶持。他们几个彼此欣赏,在生活中也相互影响,比如巴勒斯吸毒成瘾,性生活放荡,并以他自己作为吸毒瘾君子的生活体验作为素材,写了《裸体午餐》等。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绝大部分也是类似生活的真实记录。他阅读的许多经典书籍都是金斯堡借给他的,他的许多小说金斯堡是他的第一个读者。这帮哥伦比亚的哥们朋友思想活跃,标新立异,终于一起成名,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种对哥伦比亚大学四周的校园文化和人文气息的渲染也是吸引读者一个重要因素。
    小说显示,凯鲁亚克除了饱读文学经典之外,还随时记笔记写日记,每天记录身边人们的一言一行,这种习惯也给读者某种启迪,催人奋进。书中有个情节很感动人:凯鲁亚克在五角大楼工地打工的时候,偶然遇见一位黑人嘴里唱着动听的歌曲,为了听清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字,他竟然尾随扛着铁铲的黑人穿越了整个五英里工地,并且在树林里坐了一整天,唱起《把我带回古老的弗吉尼亚》的歌曲。还有一次,为了亲眼目睹弗兰克·西纳特拉的演唱,他与两千名姑娘一起等待,而他是队伍中唯一的男生。对于文学艺术如此痴迷、如此执著,真令人称奇,因此他的小说常常充满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日常口语,十分贴近真实生活,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