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彻底改善,但污染问题也不断显现出来。雾霾、污水、噪声、土壤乃至食品的各种安全事件频发,生态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如何更深刻地认识这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并从源头思考我们的生态安全出路?
科学普及类图书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传统出版领域,曾出版过诸如“科学大师佳作”系列、《彩图科技百科全书》、《什么可以吃》等有影响力的科学普及类图书。如今,关注社会热点,出版具有思想性和引领价值的图书是该社近几年来对这条产品线的定位。201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一系列紧扣社会热点的科学普及类图书,包括《洛杉矶雾霾启示录》、《杰文斯悖论》、《生活中的毒理学》、《生态创新》等优秀科普读物,科学、客观解读生态污染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为我国的治污之路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中国治霾之路必读:《洛杉矶雾霾启示录》
2013年,“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中国一些地区PM2.5频频“爆表”。面对来势汹汹的雾霾,我们应该怎么办?作为出版人,我们能做些什么?
《洛杉矶雾霾启示录》是一部洛杉矶60多年空气污染治理史。该书由两名土生土长的洛杉矶记者撰写,他们是洛杉矶空气污染的受害者及污染治理的见证者。为了真实再现那段历史,他们俩不辞劳苦,从档案本、旧报告、故纸堆中搜寻大量原始的素材,采访仍然在世的亲历者,在此基础上,以纪实文学的手法,将那段历史层层展开。该书并不局限于介绍雾霾发生的原因及治理的措施,而是用更多的笔墨描述面对雾霾时政府、相关企业和社会各阶层的态度和反应。书中出现了大量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都刻画得栩栩如生。洛杉矶治理污染的历史,是全人类环境治理的财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温这段洛杉矶烟雾污染史,对治理当今席卷我国大江南北的雾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该书英文原版于2008年在美国出版后,读者好评如潮,获得了诸多奖项,被誉为大气环境领域的《寂静的春天》。
《杰文斯悖论》之魂:技术进步是否能够减少能源消费
19世纪经济学家杰文斯在研究煤炭的使用效率时发现:在提高煤的使用效率方面,原本以为效率的提高能满足人们对煤的需求,然而结果是,效率越高,消耗的煤就越多,煤炭总量就会更快耗竭,人们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杰文斯悖论”。
对于目前我们所面临能源和环境的问题,许多人相信技术进步是解决之道,但《杰文斯悖论》却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提高并不必然减少能源消费,它往往意味着更多的消耗,会加速资源枯竭的速度。这一假设也是对杰文斯悖论的扩展。
作者从热力学视角讨论社会能量代谢,主要目的是为全面理解杰文斯悖论提供一个综合的理论框架,同时也证明杰文斯悖论反映了与演化代谢系统分析相联系的标准认识论困境。他们把效率和适应性的关系看作是阴阳关系,讨论效率和适应性之间的重要平衡关系。
书中作者做过一个调查研究:“如果提倡在日常饮食中少吃肉,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作用,那么人们又如何计划使用买肉所省下来的钱?”调查结果显示,如果少吃肉,人们会用节省下来的钱外出旅游。旅游自然会带来环境成本,其成本正好等于甚至高于吃肉的环境成本。可见,人类不会因为对未来资源供应的抽象推测而放弃目前花费得起的资源消费。历史上,人类也从来没有因物竞天择的压力而从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来思考问题。而这,也许正是危机所在。
杰文斯悖论并非谴责技术。技术可为我们的选择提供更大的空间,并且通过提供技术服务,为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提供重要的补充,但技术不像许多人所相信的那样是灵丹妙药,只依赖能源效率和技术作为一种解决方案,是鲁莽草率的。如果要改进能源和环境状况,消费者需要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包括在他们决策时考虑环境优先权。同样,决策者和其他重要利益相关者需要接受挑战。人类必须接受失去某些东西以便能够留住某些别的东西的情况。
食品污染升级需要认清《生活中的毒理学》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依赖于化学品,如药物、饮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洗涤剂、杀虫剂、油漆、塑料制品等。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阳光,我们也使用一些会产生辐射的电器,比如电视、微波炉、移动电话、X光透视仪等。我们日常接触的化学品会达万种之多,接触的辐射能量可能横跨二十多个数量级。可以说,我们生活在化学品与辐射的海洋之中,无法避免与它们的接触。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莫大的便利与乐趣,但现实状况下由其导致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