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黑塞读得太晚了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语作家赫尔曼·黑塞散文集、诗选《朝圣者之歌》、《温泉疗养客》、《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日前由世纪文景策划推出。对于黑塞,中国读者并不陌生,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早已声名远播,当然也传到了中国。因为历史的原因,真正大量引进黑塞的作品是上世纪90年代。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黑塞常被提起的是他的小说,散文、诗并不多见。作为该套书的编辑王玲说,其实黑塞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与散文家。

    王玲介绍,上海译文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是最早的,当然七八十年代也有黑塞的著作面世,但那是另一回事。世纪文景这方面与前两者比起步比较晚,2009年推出了黑塞的四部小说,包括《盖特露德》、《罗斯哈尔德》、《悉达多》和《德米安》。特别是后两部,是黑塞早期重要的作品。而上海译文出版社主要是黑塞中期的作品,偏于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晚期的作品多。

    王玲介绍,《朝圣者之歌》是译者谢莹莹从黑塞全集中精选出的散文篇章,其中有黑塞儿时回忆、对战争的思考、致亲友的信,还有对故地、对老的追忆等等。所有这些,其实都是他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2000年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500多页的一个册子,市面上早已断货。三本书即是在《朝圣者之歌》基础上稍作增删编成,其中最大的亮点是增加了《温泉疗养客》,一个首次与中国读者见面的自传体札记,是黑塞作品中少为人知的一部小书,记叙黑塞晚年因坐骨神经痛到巴登疗养的故事。不像黑塞的其他作品,此文可称最为风趣的黑塞,那种在病痛疾苦中所表现出的乐观幽默以及对个体、生命、自然的思辨,深深打动人心。

    《漫游者寄宿所:黑塞诗选》是黑塞的诗集,收录诗约百首。“是他的呼吸,他的呐喊,他的梦,他的微笑,他的挣扎。”他的诗与他的小说、散文内涵完全一致。王玲介绍说,黑塞的诗以前在中国没有出过单行本,内中还有不少黑塞不同时期的水彩画,也是目前国内少见的。

    王玲说,自从作为黑塞这套书的编辑后,她有针对性地阅读了黑塞的大量作品,感受最深的是,读黑塞读得太晚了。读黑塞的小说,你能感受到他只是在写自己,你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挣扎。王玲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读黑塞都会有种切身的感受,特别对于当下的青年,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情绪,甚至病态的思绪、价值观,读黑塞,他会给你一个正面的引导,同时使你的能量得到一次释放,他会告诉你,你不一定要跟别人一样,你不必随波逐流。

    王玲说,黑塞的散文充分表现出他的喜乐悲愁,记录着他心灵的历程。他并不关注政治,他更关注的是人性。所以他逃离了法西斯的祖国,被骂为罪人。历史一页页翻过去,这个祖国的罪人早已是祖国的骄傲。王玲介绍说,黑塞的故居保护得非常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经常会举办一些纪念活动,表达对他的仰慕。今年是黑塞逝世50周年,德国《明镜》周刊做了一个黑塞的专题,有意思的是,封面文章的标题是“捣蛋鬼”,来纪念这样一位性情中人、坦率的朋友、人生的导师,一个漂泊、孤独、隐逸的诗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