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有限的阅读范围内,英国人的政治文学,要比美国人的来得精彩得多,最近红爆了的美剧《纸牌屋》,不是翻拍自英国同名剧集吗?而英国的同名剧集,则改编自曾官至撒切尔政府幕僚长的迈克尔·道布斯的原著小说。虽然是货真价实的“专业腹黑”,但迈克尔·道布斯在英国政治文学中只能算是后辈。在他前面,有格雷厄姆·格林、约翰·勒卡雷、弗·福赛斯等人。他们的作品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不能如白纸一张,世故是一种人在江湖走必须具备的品质。在他们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是格雷厄姆·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
《文静的美国人》以越南抗法战争时期为背景,主人公之一是老牌记者福勒,英国人,在老家有妻子,在越南有情妇。他不希望面对一些冲突得厉害的问题,是一个典型的极具洞察力的世故者。另一名主人公是个“文静的美国人”派尔。派尔年轻、严肃、光明磊落、有骨气、有理想,看上去也很有前途。他要和福勒的越南情妇谈恋爱,事先也要郑重告诉福勒,期待获得他的理解。这是一个正面得不能再正面的人物。
派尔来到越南,还有重要的秘密任务。为了帮越南人民争取民主自由,他连同当地一帮土匪搞恐怖活动,企图建立所谓的“第三种势力”,没想到他的“好心”办了坏事,连累了一大批老百姓。最后,好心的派尔死于谋杀。究竟是谁杀了他呢?
福勒是一个逃避主义者,但他对人世有着冷静的洞察:“主义,主义。拿出些事实来吧。一个橡胶种植园主打他的工人——好吧,我反对他。他这样打人,并不是殖民部长下令叫他打的。在法国,我料想他就会打老婆。我还见过一个教士,他穷得连裤子也换不下来,在一个霍乱流行的地区,一户户去访问,每天辛苦工作上十五小时,只吃米饭、吃咸鱼过活,用一只旧杯子——一个木盘子——做弥撒。我不相信上帝,然而我支持这个教士。你为什么不管这叫殖民主义呢?”
福勒嫉妒派尔的青春、魅力、骨气,但是他还是忍不住吐槽:派尔其实是天真的人,虽然他有理想,但是在人世面前,他是白纸一张。天真,有时候是很危险的事物。“天真总是默默地要求保护,其实保护我们自己,以防吃天真的苦,那么我们就更聪明了:天真就像一个被遗弃的哑巴麻风病人那样,他在世界上流浪,并没有意思想要害人。”
我想,有经历的人和没什么经历的人读《文静的美国人》,得到的体验是不一样的。这是一本有阅历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