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十五岁少女——《123成人式》自序

    我写书是为了报恩。
    曾经很长时间,我非常孤独,除了书本以外,连一个好朋友都没有。即使有人愿意认识我,我始终婉转地拒绝了。因为小时候受过精神创伤,感情上满是疮痂,别人无意碰一下,我都会痛得呻吟。
    幸亏身边总是有书看。
    记得有一次,我在某一个外国城市参加了图片集的出版纪念会。傍晚在闹区的画廊,穿着潇洒的白种男女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来,个个拿着酒杯,体态轻盈地跟熟人、生人谈笑风生。我一个人坐在人口边的折叠椅子上,全身冻结地盯住地板。
    我跟摄影师只有一面之交。他友善地邀请我参加出版纪念会,我鼓起勇气去了。但是主人好像太忙了,根本不来跟我说话。我觉得极其尴尬,恨不得跑开,但也不敢,只好回避别人的视线,专心盯住塑料地板。
    就是那个时候,有个苏格兰人模样的老先生,站在我面前说:“What a face!You must be a writer.(看你这张脸,应该是作家吧!)”说毕,他就混进人群去了。我听到别人喊他的名字。原来是位著名小说家。
    我至今不清楚,他那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竟有陌生人看出我终生的志愿,心灵的职业,而且那是行家大前辈,我深受感动了。
    十年过去了。这是我在台湾出版的第七本书。所收录的文章,都登在《国语日报》的专栏“东京书迷录”。第一次为年少读者写文章,当初我有点紧张。可是,一开始写,就相当顺利了。青春前期的记忆,以前几乎没写过。回想起来,那十五岁少女,虽然是过去的我,但是如今觉得很遥远,好比跟前世一般。关于她,我有很多事情可讲;也有很多事情,现在的我想要告诉她。于是,喋喋不休地写了五十二篇有关成长的故事。跟早年自己相遇,是蛮特别,蛮幸福的经验。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