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儿童创作的丰子恺

  第三类作品主要是 《博士见鬼》等,当时丰子恺是作为童话集来出的。其实,以当今的童话标准来看,这些作品也很难被视作童话。但是,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文学而言,过于苛求丰子恺是没有必要的。现在的许多所谓儿童文学史里,涉及到民国的童书,又有多少能够称得上儿童文学作品的呢? 《博士见鬼》是丰子恺生前出版的一本童话集,他亲自为该书配备了24张插图。丰子恺在《博士见鬼》序言中说:“茯苓糕不但甜美,又有滋补作用,能使身体健康。画与文,最好也不但形式美丽,又有教育作用,能使精神健康……笑话闲谈,我也不喜欢光是笑笑而没有意义。 ”其实,丰子恺的童话创作也是“茯苓糕式”的:“一个故事背后藏着一个教训。”然而我又觉得丰先生的不少童话显露着当代童话和外国童话的风致,如《有情世界》、《大人国》、《猎熊》、《赤心国》、《伍圆的话》等。《有情世界》以孩子的眼光看有生命力的花草溪月,好似人间幻境;《大人国》反讽世人的贪婪、丑恶,完全站在颠倒的角度看人世,幽默、有趣;《伍元的话》用一张五元的纸钞,刻画一段流亡史中的人情冷暖。

  热情、主动的儿童漫画大师

  丰子恺是中国第一位热情、主动地为孩子们画漫画的画家。他一生总共绘画了四千多幅漫画作品,其中接近一半的是儿童题材,或者是反映儿童生活的漫画,其数量甚至远在代表丰子恺漫画成就的《护生画集》之上。他生前还出版过两册直接以儿童漫画来命名的画集,这就是1932年开明书店版的《儿童漫画》、《儿童生活漫画》。其他直接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集,包括《学生漫画》《毛笔画册》《幼幼画集》《儿童新画册》《学生新画册》《学生相》《儿童相》等,总共有十多种之多。

  1922年,由夏丏尊介绍,丰子恺到浙江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任图画音乐教师。在春晖时,丰子恺开始用毛笔作简笔写意画,画风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中国画家陈师曾等人影响,题材多取古诗词句、儿童生活、社会现实。这时的作品后来集结为 《子恺漫画》,这是中国的第一部漫画集。其中,就有一些以儿童为题材的漫画,例如 《灯前》、《亡儿》、《阿宝赤膊》、《穿了爸爸的衣服》等,让我看到了儿童的命运、儿童的天真等各个侧面。

  1925年,俞平伯的诗集《忆》由北京朴社出版。这本诗集多回忆儿童生活,因此不少研究者将之纳入儿童诗集范畴。当时,丰子恺就手书书集,影印收入书中,并为之配图18张,其中彩图8幅,黑白10幅。这些插图也饱含儿童趣味,让世人集中地领略了丰子恺的儿童漫画艺术。

  随后,丰子恺又为友人赵景深著《童话概要》、《童话论集》,意大利科罗狄著、徐调孚译《木偶奇遇记》,英国罗斯金著、谢颂羔译童话集《金河王》,夏丏尊译《续爱的教育》,顾均正译述印度童话故事集 《公平的裁判》、叶圣陶著《稻草人》等与儿童有关的图书设计封面,遂与儿童和儿童文学结缘颇深。1931年,丰子恺还陆续为中华儿童教育社编《儿童教育》绘制封面多幅。

  丰子恺出版的第一部集中以儿童形象、反映儿童生活的画集应该是1931年开明书店版的《学生漫画》。此书已由海豚出版社推出影印版,很快就会与广大读者见面。编者吴浩然在编后记中说道:

  丰子恺自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因此,学生生活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他把学生顽皮、好动、求知、叛逆的特点及一些有情趣的日常情节速写出来,从教室到校园、从寝室到校外,观察细致入微,用笔轻快自然,呈现给读者一幅幅生动细腻的学校生活画卷。也有部分作品以教师、家长身份的切身感受为主要素材,参以教育理念,描绘人间冷暖,共得漫画100幅。作者在书衣上绘制了几十名学生不同的面部表情,人头攒动,神情各异,塑造出了学校生活的学生群像,与书的主题内容密切相关。

  从此以后,丰子恺开始大量为儿童画漫画,光是明确以“儿童”、“学生”命名的漫画集就多达十种左右。

  1956年,中国外文局外文出版社以英、德、波兰三种外文出版《丰子恺儿童漫画》。此为丰子恺漫画由我国出版的最早的外文版,丰子恺的儿童漫画艺术由此走向了世界各地。

  丰子恺先生曾叹道:“孩子能撤去人世间事物因果的网,看见事物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的国土的主人。 ”可以说,丰子恺一生的艺术都是童心的艺术,他以儿童的心理看待人生、国家和社会,创造出独有风格的“子恺漫画”。

  丰子恺晚年在《我与〈新儿童〉》中说:“读过我的文章的人,看过我的儿童漫画,而没有见过我的人,大都想象我是一个年青而好玩的人……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心切不可失去。大家不失去童心,则家庭、社会、国家、世界,一定温暖、和平而幸福。”说这话时,丰先生已经52岁了,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他孩童般纯净的心。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