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旧拓和新印之间

    不久前,为考究上海图书公司所藏宋拓汉《嵩山太室石阙铭》,曾往上海图书馆细阅相关善本碑拓,便中得见该馆1961年以人民币五千多元的“天价”,从北京庆云堂张彦生先生处购入的龚心钊旧藏《九成宫醴泉铭》,宋拓宋装,气息纯正。友人仲威先生在其新著《善本碑帖过眼录》(文物出版社2013年7月)中记曰:“此本考据点与吴湖帆四欧堂藏本(今藏上海图书馆)基本相同。然四欧堂本个别文字略有涂描,此本无丝毫修饰;四欧堂本装裱字口撑大,此本装裱一流,字口中可见皱褶,字口外服帖平整,保持了宋拓碑刻原始面貌。”而册中诸家题识,亦多精彩。尤其是龚心钊历年各题及裱边上的小字校记等,依次读来,意趣时见。至仲威先生书中特别揭出的有关“龚氏校记中涉及此册宋拓本字口中有骆驼毛、骆驼油脂皮屑等残余,说明宋代九成宫碑原址麟游天台山一带,曾经饲养过骆驼。此类校记,可作为宋拓《九成宫》碑之版本掌故”之种种,也承其当场检示,一一寻看。见识之下,印象颇深。凑巧的是事后不久,竟又于邓之诚先生《骨董琐记》(北京出版社1996年6月)卷五“南北拓”条下读到:“邢子愿云:‘唐宋拓帖,多用北墨北纸,微以骆驼油少泽之,其光可鉴,而无卵清胶黏气。’则北拓亦用油。”此与龚氏之说,当可并存,让有兴趣者进一步研究,因附此备闻。

    此外,“名品”中的汉《张迁碑》“焕字不损本”,乃经张廷济、吴湖帆鉴赏的明末清初旧拓,且有同时所拓碑额及碑阴,应仅次于此碑最善之拓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朱翼盦旧藏“东里润色”本。而赵烈文天放楼旧藏三国吴《天发神谶碑》,则为明代中期所拓,除曾经有正书局影印、现亦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罗振玉旧藏本之外,恐怕也已少有可比者。又唐褚遂良书《伊阙佛龛碑》存世善拓诸本中,当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何氏清森阁本为第一,稍逊而居第二者,即此次“名品”首印的清初金石学名家叶奕苞旧藏之明拓。而此类精善之本,又多为上海图书馆馆藏中历经各家著录、流传有绪的珍稀之品,也是前揭《善本碑帖过眼录》中述来如数家珍的铭心之物,则“名品”中碑拓诸本之底本选目、质量水准等,应得有关专家倾其多年研究心力,为之谋划把关,似亦能由此想见。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