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玉思坚贞 挥毫见真情——我看晁玉奎的书法创作

  晁玉辉先生与我相识已有十余年。他既有军人的坚毅沉着,又有为友的真诚平和,更有从艺的热情执着,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南京军区组织部任上到上海宣传系统的领导岗位,可以说是得归其所,故其书法艺术的修炼与水平的提高,既为我之所期,也是玉奎先生近些年的进展之实。去年,其行草作品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便是他最新的成果。
  玉奎先生对于书法艺术的爱好首先发于其内在心性的审美需要,由此而激发了持之以恒的追求的热情。三十多年紧张的戎马生涯,伴随他的冰天雪地的千里野营拉练、酷暑难当的抗洪抢险、组织工作的繁忙缜密,这些人生的磨难不仅未能削减他的艺术追求,反而默化潜通,磨炼了他的心志,丰富了他的艺术感受。当然,其中的关键是主体的恒学与精神锤炼、陶冶的自觉。就其书法之好而言,他不仅坚持了对传统的学习研究,而且多方涉取,诸如小楷之体雅韵清,行书之苍莽雄迈,草书之恣意畅逸,篆隶之生辣古拙,都为他所会心激赏和追摹领略,从而力求探究书法的内在规律,丰富自身的艺术素养。他说:“艺术应为人们提供探索和想象的自由空间,任何人都不应去指责、干涉别人,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百花争妍、百家争鸣的态势。”“中国京剧是由西皮和二黄两个主唱元素结合而成的。如果在追求创新的作品里既没有西皮,也没有二黄,就不能称其为中国京剧。”这充分反映了玉奎先生对于个性与共性、继承与创新辩证关系的深入理解。
  玉奎先生书法创作长于行草,既能自觉植根优秀传统,又渗透着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并凸显着对生命力度与自由的本然追求:遒劲、畅逸、跌宕变化、热情真切而又朴华兼收。从中见到他对于轻重、迟速、浓枯、断续、收放、疏密等一系列艺术要素对立统一关系的理解与把握,不难见到他对于书法演变历史形态差异与联系的理性认识和在创作中的感性应用。
  我相信,公务繁忙但又求学不舍、深思力行的玉奎先生,随着对于优秀传统的不断深入和艺术觉悟的不断提高,定能进一步处理好古与今、学与创、量与质、书内与书外的关系,修正不足,把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