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写在南怀瑾逝世一周年之际

  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

  9月28日,七都镇老太庙文化广场二期正式奠基。南怀瑾生前支持七都建老太庙文化广场,并捐出了100万元的稿费。他说:这笔钱,是读书人心血换来的干净钱,虽然不多,但也希望为当地人民的福祉与文化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

  奠基仪式上,远道而来的南怀瑾的三儿子南一鹏深情地说:“我的父亲总是说天下的儿女就是他的儿女,今天在这里我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因为这座老太庙我们南家后人和南师学生能够在这里相聚,一起追思,亲如一家人。”

  南一鹏说,父亲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让许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父亲多年来坚持讲授中国文化,我很敬佩,很支持。”南怀瑾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但不排斥西方文化,他的目标是浓缩东西精华,传承国学文化。

  南怀瑾的一生,经历过很多波折,最终选择在吴江传道授业解惑,传承国学。“南怀瑾定居吴江,不光提升了吴江的知名度,更增添了一份厚重的‘精神财富’。如今,南怀瑾已经做了他能做的、该做的,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交到了我们手中。”查旭东说,“用我们各自的身体力行去实践好、传承好先生的精神和事业,才更为重要,才是我们对先生最好的纪念。”

  查旭东透露,南怀瑾一生辗转多地,但唯一不忘带的是多年的藏书。据了解,南怀瑾在太湖大学堂的藏书有30万册,很多都是善本和孤本,非常珍贵。

  此外,七都镇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太湖大学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成一个弘扬国学文化的基地;设立南怀瑾纪念馆;南公堤文化大堤、时习堂等一批国学养生等文化产业项目也相继入驻。

  查旭东说,各地都在打造文化旅游,七都的定位和内涵是“精致小镇,从容七都”,其实还有四个字,是与国学文化相结合,叫“佛心道骨”,讲的是一种淡定从容的状态。此外,他们也想在大学堂周边进行一些产业化,将南怀瑾推崇的儒释道的理念与现代的养生理念相结合,传承南怀瑾的文化理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