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选班自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大学微言》、《历史的经验》等著作,整部书不长,分为“由成败看人性”、“由死亡看人性”、“由处世看人性”、“由勇气看人性”、“由进退看人性”五章,先生用非常平实温和的文字道出了他对人生的读解,字里行间细细讲述,使读者有机会在南怀瑾先生轻松家常般的口气中,领悟到“人生遭遇,有幸与不幸。虽曰人事,岂非天命哉!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深刻道理。
    尽管该书的书名叫“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南老师并没有讲什么样的性格就是好,能成大事,事实上也不存在一个完美的必能成大事的好性格,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无论身处何种境况,失败或成功,只要自己能够积极向上,能够适时地认识自己,把握好自己,心胸豁达,看开一切,能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不嗔不恼、随缘处世、苦乐不取、自在安然,平平淡淡之中彰显自我性情的真正人生。
    处世之道,也是一门很难的学问,南先生用了不少的篇幅讲述这个道理,南先生讲了一个故事:宋朝的大哲学家,精通《易经》而能知道过去未来的邵康节,和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弟兄是表兄弟,和苏东坡也有往来。但二程和苏不睦。
    一次,邵康节病得很重的时候,二程在病塌前照顾,这时外面有人来探病,程氏兄弟问明来人是苏东坡,就吩咐下去,不要让苏东坡进来。邵康节躺在床上已经不能说话了,就举起双手来,比成一个缺口的样子。程氏兄弟不懂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后来邵康节喘过一口气,他说:“把眼前路留宽一点,让后来的人走走。”然后就死了。
    世界本来不缺遗憾,但又何必固执,不通人情,不让人一路走好呢?固执与坚定,是一对孪生兄弟,尽管二者意义上相近,但由于其立场和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其结果往往有很大的不同。所以,邵康节才为他的表兄弟担心,希望他们未来的路越走越宽。
    当前,社会上非常重视教育,主要是指学科教育,从少儿开始抓起,要持续近二十年。但进入社会后,如何处理好人生的五大难题:成败、死亡、处世、勇气、进退?没有现存的答案,只有自己去探索,当遇到难题时,向谁请教呢?《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一书可以回答我们这些问题。作为一本修身养性的好书,唯有平静的心境,反复品读,细细思考,才能有更大的收获,让自己人生更加圆满。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