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世界的螺丝悄悄拧松

    电影导演兼擅文字的不在少数,伯格曼、塔可夫斯基、特吕弗、侯麦、张彻、陈凯歌、北野武、贾樟柯等,从影评、电影理念阐述到剧本、小说、自传等,有着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优异表现。而伍迪·艾伦自然也属这一序列,他在自编剧本之外,还是《纽约客》、《大西洋》等杂志的专栏作家,为之撰写幽默文字,充分体现其遏抑不住的文学天赋。《乱象丛生》这本书就是他的专栏最新结集,一如既往地挥洒其标识性的脱线式幽默,将本来假模假式常态运行的世界的螺丝悄悄拧松,曝光我们习焉不察的荒谬与不堪。似乎可以想见伍迪·艾伦摊开手,一脸无辜的、蔫坏儿的表情:“真相?别说我没有告诉你。”

    将日常生活的荒诞逻辑推到极致,是伍迪·艾伦的一种叙事喜好,我们感到好笑的同时,亦发觉近在咫尺的惊心。《拒之门外》中,伊万诺维奇接到消息,曼哈顿顶尖的幼儿园不收他三岁的儿子,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更糟糕的是,公司的同事都知道了,并帮他分析,“这个孩子,永远也不会被任何一所好大学录取。肯定不会被常春藤学校录取”。这之间的逻辑推演环环相扣,不由伊万诺维奇不信。随之而来,阿玛尼精品店取消记账账户,常去的餐馆不再欢迎他,因为幼儿园的事儿传开了。情急之下,伊万诺维奇卖掉了自家的房子缴纳一笔赞助费,以获得再次面试的资格,不幸的是,孩子又失败了。于是,全家一贫如洗,住进了无家可归者收容所,与其他的幼儿园挫败者家庭互相诉苦。我们读之,惊讶地发现,世界的那一端原来也有入托难、上学难的问题,寰球同此凉热,不独这边唯艰,是不是心理平衡了些?伍迪·艾伦的写法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不把荒谬下的真实逼到死胡同里去不罢休,而这种策略,恰掘出了社会光鲜表皮底下的“小”来。

    伍迪·艾伦的幽默是知识分子式的,极佳的演示就是对学院派的经典与术语进行戏仿。如宣称尼采的遗著被自己无意中发现,即《弗里德里希·尼采的健身饮食》,“把柏拉图和普理蒂金熔于一炉”。煞有介事、一本正经地大谈哲人的饮食理念,“我本人的‘善恶之彼岸煎饼’和‘权力意志色拉酱’属于真正改变了西方思想的伟大菜式,除此之外,黑格尔的‘鸡肉烤饼’首先用了剩饭剩菜,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含义”,并列出早、中、晚餐菜谱,以供天下苍生观摩学习并效仿。最为令人解颐的是,伍迪·艾伦以物理学的线性理论,充斥着宇宙膨胀、空间和时间、粒子、波线、夸克、冷聚变、黑洞、引力场、微量玻色子、奇点、暗能量、核子、反物质、薛定谔方程、耦合常数等术语,来忠实地记录一天发生的事情,其中的大半篇幅是男上司对女秘书骚扰未成的糗事,可谓别出心裁,科普的怪异应用。语言的狂欢固然是一面,而伍迪·艾伦万花筒式的知识储备让人很是惊异。

    身为电影导演,伍迪·艾伦自然不会放过自己圈子里的奇形怪状。有绑匪欲绑架大明星,没想到误绑了替身演员,而剧组一边信誓旦旦营救,一边改了剧本,拔腿走人;一位无名作家被电影制片人找到,不过不是要买他小说的电影版权,而是让他把现成的电影改编成小说;一个电影大佬事事顺利,冲昏头脑,竟然花了两亿元想把电话簿拍成大片,结果可想而知;审判迪斯尼高管诉讼案时,米老鼠走上了证人席,大揭公司内幕,事涉唐老鸭、高飞狗、小飞象、小鹿斑比、小猪妹、匹诺曹等。伍迪·艾伦在电影行业浸淫数十年,所有的弯弯绕绕何尝能躲过他的眼睛?随笔写去,嬉笑讥刺,所向披靡,。

    导演写专栏文章,与自己所要拍的电影有无关涉,估计许多人总要琢磨一番。而据我的猜测,书中《维纳斯蛋糕也歌唱》一文,与伍迪·艾伦自编自导的电影作品《午夜巴黎》未必没有思路上的关联。尽管前者发生在维也纳,且以讽刺口吻,后者在巴黎,为一有浪漫色彩的穿越剧,但将生活于彼城的文化名人撮堆打包推出的方式却是相通的。《维也纳蛋糕也歌唱》中有里尔克、弗洛伊德、马勒、卡夫卡、维特根斯坦等,《午夜巴黎》中有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斯坦因等,皆为一时之选,名流荟萃。这种空间与时间打乱重来的奇思,或许是有着某种暗中的脉络的,且两者的创作时间是如此接近,产生灵感的触发极有可能。只不过想法落实到电影中,更为细致缜密,调子也由挖苦讽刺变为对一座城市的追念情怀而已。

    伍迪·艾伦曾被法国人称为“美国电影界唯一的知识分子”,挑剔如法国人,能做出如此的评价,是不容易的,也表明伍迪·艾伦在电影圈子中的异质性。而其文字写作愈加证实了艾伦知识分子的气质,他对现实的怀疑与思考,对世界不确定性的旁敲侧击,均通过突梯滑稽的文字表现了出来。他的两方面的创作——电影与写作是一脉相承的,絮絮叨叨,旁逸斜出,弧形闪现的灵机,令人猝不及防,须转个弯方醒悟。当这个世界貌似固定时,我们无所觉察,而伍迪·艾伦顽童般地拧松那颗颗螺丝,其荒谬与虚假再也遮掩不住了。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