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和《一九八四》的突然畅销

  “棱镜门”事件正愈演愈烈。

  事件最先起源于6月5日。英国《卫报》发表文章称,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一天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在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6月7日,正在加州圣何塞视察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做出回应,公开承认该项目。由此,这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浮出水面。“棱镜门”事件无疑强烈地触动了美国民众的神经,引发民众对于政府侵犯个人稳私、侵犯个人自由的极大担忧,就在“棱镜门”曝出后的几天内,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写于1949年的反极权小说《一九八四》销量一路飙升,登上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个人自由、公民隐私还是国家安全?

  同样浮出水面的还有事件的“告密者”爱德华·斯诺登。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在采访中,他说自己之所以愿意站出来,是想以此证明这些项目和政策的真实性,而不是因为匿名就被政府妖化成一个反对政府的人士。

  但斯诺登并没有因此便摆脱政府方面的指责。6月12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亚历山大辩称,美国所实施的大规模秘密监控是维护美国安全所必需的“有效手段”,监控手段经由国会批准。这些监控项目在纽约、芝加哥等地摧毁或帮助摧毁了恐怖分子的破坏图谋。他认为,斯诺登的“泄密”行为损害了国家安全局的行动能力,其结果是令美国及盟友已不像两周之前那样安全。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也撰文指责斯诺登的“自由放任主义”行为,“如果要社会良性运行的话,那就必须要一些基本层次上的信任和合作,对制度的敬畏以及对共同程序的遵守。而当斯诺登单方面决定暴露国家安全局秘密文件的时候,他实际上已经违反了所有这些基本面。”“事实上,他是让事情变得更糟。”布鲁克斯想要强调的似乎是,如果我们想要维持共同体以期达到共同的善,那我们必须有所屈从。奥巴马此前也要求公众“明白100%的安全和100%的个人隐私不可兼得,每个人都不得不有所取舍”。

  但屈从与取舍的边界在何处?以上说辞并未能平息美国公众的质疑,已经有前政府官员、议员和民间组织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美国政府停止网络监控。而从更深层的角度来看,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个人自由、公民隐私在何种程度上应该为国家安全所牺牲?

  “棱镜门”事件后《一九八四》突然畅销

  就在对“棱镜门”争议不断的时候,一个现象却不容忽视,即《一九八四》突然畅销。

  据外媒报道,在《卫报》刊登了斯诺登所提供的绝密文件之后,《一九八四》在亚马逊上的销量排名从12507一跃进入前200名,截至目前,其排名已经达到第37位。而从整体销量上来说,《一九八四》的销售量则至少提高了7000%。颇有意味的是,奥巴马在一次上周五发言中似乎也引用了《一九八四》中的情节,“从抽象的角度看,你可以抱怨老大哥(《一九八四》中的独裁统治者)和他的机构胡作非为,但从细节入手,我认为我们已经取得了适当的平衡。”

  为什么《一九八四》会突然畅销?对此,《纽约客》不禁发问:“我们是否生活在《一九八四》之中?”

  《一九八四》是乔治·奥威尔创作的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小说中世界被三个超级国家,大洋国、欧亚国和东亚国所划分,三个国家都在独裁者的统治之下。在大洋国,一切权利都被“党”牢牢掌控,党和国家的领袖“大哥”是一个从不露面,但全知全能的人物,对他的臣民实行极端的独裁统治,所有人都处于被监视当中。所有私人居室都有一个无孔不入的叫做“电子屏幕”的现代化设备,既发号施令也监视行动。城市中则到处都贴着“老大哥正在看着你”的条幅,思想警察随时准备惩罚那些有独立思想的人。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温顺和无意识的动物,但主人公温斯顿却未被成功洗脑,他不满寡头政治,追求个人自由,并私下计划反叛。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