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昔结合,纵深地审视往事是一种方式,对海派文化如此,对自己的读书生活同样如此。陈思和回忆,“文革”时期可读的书很少,鲁迅是风行的,但众所周知,他是以被曲解的面目出现的,但即使如此,“鲁迅作为一种思想武器一旦被青年人所掌握,他们就会连带对当下社会的权威、教条、主义,金科玉律也同样发生了怀疑”,这是高层所始料未及的。相似的话,陈丹青也表述过,那一代的年轻人,虽然正常的教育环境被完全打破击碎,但新鲜的、反叛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却被鼓励,不会被一元固化。在某种意义上,这是要胜于我们现时代的思维主流的。 个人视角的“文革”史,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价值取向等,我们已看过许多。此书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一个少年的精神成长历程及一位学者的前史,我们既可看到“暗淡岁月”中普通人的生存之道,亦能观察陈思和在作为学术研究者前的学术兴趣之草蛇灰线。陈思和说,那是“一段虽然微不足道但闪烁真实的生命之光的少年岁月”,而我们知道,无数的“微不足道”相加起来,却正是完整的、真实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