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格妮丝·格雷》译后记

    《艾格妮丝·格雷》的作者安妮·勃朗特是十九世纪上半叶英国文坛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一位。由于《简·爱》和《呼啸山庄》的中译本在我国受到很大的欢迎,读者对夏洛蒂和艾米莉都比较熟悉,但对安妮却不大了解,因为国内还没有介绍过她的作品。
    安妮于1820年初出生于布雷德福的郊区,是六个姐妹兄弟中最小的一个,比夏洛蒂小四岁,比艾米莉小一岁半。安妮自幼丧母,没有享受过母爱的温暖。她身体孱弱,性格敏感而内向,她热爱大自然,喜爱音乐、绘画,在家里常同姐姐、哥哥一起编戏演剧。安妮六七岁时,他们就一起自编自演过《年轻人》、《我们的伙伴》、《岛民》等短剧。童年的这段生活对安妮后来的创作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于家境贫寒,安妮自小没有上学,基本上是在家里自学,由父亲和夏洛蒂亲自授课,只是在十五六岁时,她才有机会到夏洛蒂任教的学校免费受了两年学校教育。
    大姐玛丽亚和二姐伊莉莎白去世以后,夏洛蒂在安妮的眼里就成了“小母亲”。安妮非常敬重夏洛蒂,但很少同她谈心,交流感情。同安妮感情最深的是艾米莉。她们两姐妹性格完全不同,艾米莉刚强,安妮温柔。尽管如此,她们彼此却是无话不谈。只要两人都在家里,总是形影不离。两人一起写诗、作文,还一起记日记。现在保存下来的女作家遗物中就有不少她们两姐妹共同署名的日记。
    安妮十八岁上染上了肺结核。但她在病情稍有好转之后,就向家人提出,要去当家庭教师,这样可以在经济上对家里有所帮助。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英国社会中,家庭教师是知识妇女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唯一职业。安妮从十九岁开始,曾先后在两个不同阶层的家庭中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这些人家对家庭教师并不尊重,只把她当成高级仆人。但安妮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为了给失业的哥哥找条出路,不得不忍辱负重,委曲求全。
    安妮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她曾一度钟情于她父亲的助手威廉·韦特曼,但韦特曼在安妮到外地当家庭教师期间突然病逝,安妮过了好久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她那位酗酒的哥哥,又使她们姐妹几人想在家里开办学校的愿望变成泡影。与此同时,安妮还要不断承受疾病的折磨。但她从不抱怨,以惊人的毅力,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和肉体上的苦痛。在她的几部著作问世后不久,于1849年5月就病逝于远离故乡的海滨疗养地斯卡巴勒。她临终时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勇敢一些,夏洛蒂,勇敢一些!”
    安妮是位有才华的作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过不少诗歌和两部长篇小说。她的作品最先问世的是诗歌。在1846年5月以“柯勒”、“埃利斯”和“阿克顿·贝尔”的笔名出版的勃朗特三姐妹的诗集中,就收入安妮的二十一首诗。
    1847年12月,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妮的《艾格妮丝·格雷》同时问世。1848年6月,安妮又单独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怀尔德菲尔府的房客》。安妮还有一些未完成的稿件,但在她逝世以后,被夏洛蒂付之一炬了。
    小说《艾格妮丝·格雷》是安妮的重要著作之一,几乎就是安妮一生的写照。但是安妮在艾格妮丝·格雷这个人物身上倾注了她对生活的憧憬。她让艾格妮丝获得了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的幸福。
    安妮在小说开头写道:“一切真实的故事都包含着有益的教诲。”从故事情节看,作者希望她的创作能唤起人们对家庭教师这些职业妇女的生活和工作的关切、同情和支持。她的书中曾说,“如果一位父亲或母亲,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或者一个不幸的家庭教师因此而有所裨益,我的辛苦也就得到了应有的补偿。”
    《艾格妮丝·格雷》所反映的不仅是十九世纪上半叶一名家庭女教师的个人遭遇,同时也着重揭露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的贵族阶级和正处于上升阶段的资产阶级性格所具有的愚昧、冷酷、自私、虚伪等特点。他们虽然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权势,但读者可以从作者叙事的角度出发,体会到隐藏在这一切冠冕堂皇的外表之下的阴暗面。这些老爷太太们似乎很有风度,谈吐优雅,但是他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极不平衡。如果抛开那肤浅的外表而深入他们的内心中去,读者会发现,在精神上他们却非常贫乏。默里先生在酗酒骂人之外无所事事,罗布森舅舅刁钻古怪,以残害动物、侮辱他人为乐,阿什比爵士吃喝嫖赌,无恶不作;就连这些上层人物的精神指导者哈特菲尔德牧师,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在布道坛上他口若悬河,雄辩滔滔,为人们分辨善恶,指点迷津,俨然以人类拯救者的代言人自居。一走下讲坛,他就原形毕露。他趋附于富家太太小姐左右,表面上风趣健谈,实则插科打诨,溜须拍马。他追求默里小姐不成,便一反常态,出言威胁,布道者的那种正颜厉色和翩翩风度便荡然无存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