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充和手钞昆曲谱》近日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今年正是张充和先生期颐之寿,“人书俱老”的化境,已然体现在她的作品中。
余英时先生在《张充和诗书画选》的序文里写道:“充和何以竟能在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中达到沈尹默先生所说的‘无所不能’的造境?这必须从她早年所受的特殊教育谈起。 ”张充和一九一三年生于上海,是苏州九如巷张家四姊妹里最小的妹妹,上有大姐元和、允和、兆和。出生甫一年,张充和便被叔祖母带回合肥老家,收养为孙女。叔祖母为她在家延请塾师,教诵诗文,习字临帖,这种教育与她日后的学问体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白谦慎先生在《张充和手钞昆曲谱》一书的序《别具一格的书法》里提到:“(张充和)一九四〇年以前钞写的曲谱,结字欹侧,少数笔画适度拉长,娴雅中透出几分俏皮”,在沈尹默的建议下,她“研习汉碑、六朝墓志,书风转向高古。此后数十年间,张充和的楷书总是以六朝墓志的书风为基调,手钞工尺谱也不例外”。
这套《张充和手钞昆曲谱》函套封面是余英时先生的题签,内附两张唱片 《张充和昆曲选萃》和《张充和笛韵选萃》,白谦慎先生为之题签。内中共收录十册手折,一册为序跋,九册为曲谱,其中八册收录 《学堂》《游园》《惊梦》《拾画》等十八折戏,所收曲谱以小楷精心写就;另有一册为《金瓶梅中所唱曲》,据本书编者陈安娜所作的编后记,此为一九八一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中仿苏州园林的“明轩”建成时,张充和应邀在开幕式中演唱《金瓶梅》中的昆曲。
该书分珍藏本和普通本两个版本。其中,珍藏本的函套和手折封面为绢面,扉页上贴有张充和签名钤印的字纸,随书另附书签两枚,分别印有张充和手书的隶书对联上、下联:“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该联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为董桥先生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