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落纸,三层丰满——汤汤童话艺术初探

    在《青草国的鹅》中,写了一个叫草樱的孩子老被鹅疯狂追逐,后来,似乎全世界的鹅看到她都要咬,她被迫搬了家,安静了一阵,鹅又追来了。在终于被鹅咬了一口以后,她开始想吃青草,向往绿草地,性格都变了。原来她是鹅国的公主,被派往人间去学习的,现在经过十年,鹅王后要把她召回来。可是她想念爸爸妈妈,她不愿回到鹅的世界,她要继续做人。鹅妈妈发现了她的内心痛苦,从前鹅妈妈也是这样在人间呆过十年的,她回忆起自己当初内心的割裂。终于,鹅妈妈设法让草樱回到了人间。但这毕竟也是自己的孩子,鹅妈妈忘不了她,她也忘不了鹅妈妈。后来,草樱跳天鹅舞大获成功,观众一时竟分不清她是舞者还是真的天鹅;她在观众中,看见了一双熟悉的眼睛,她的心猛烈颤动起来:那是鹅妈妈的眼睛!——作品的表层(孩子与鹅的奇异故事)和第三层(鹅妈妈无私的爱,还有对后代的自由选择的尊重)都鲜明而突出,而中层所对应的,其实正是近年来越来越困扰国人的由迁徙、进城、留学、移民等等所造成的身份改变和亲属分离。对于几千年来一直安土重迁的民族,这样的难题过去只在婚嫁故事中出现,现在则越来越普遍。在汤汤的非现实的描写中我们又体验到了现实的人生。

    《喜地的牙》与另两本童话不同,它更强烈,也更特殊,我以为这是作者的一部尝试性的力作。少年喜地每次换牙带来的不可控的身体的变化,同时还伴有短暂的精神上的迷狂——这种迷狂给家庭带来了可怕的破坏性——家人简直不知怎么办才好了。我以为,这一故事所对应的,就是现实中的青春期逆反的孩子,还有现在越来越普遍的少年儿童的心理疾患问题。如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家庭所难以操控的现象,而且这现象还在发展,还不知道下一步会如何,这时家长该怎么办?这是读这篇作品时不断涌上心来,想压也压不住的、令人心痛而颤栗的问题。这可说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童话,它的新颖奇特和题材之大,甚至会让不少读者难以适应。但孩子成长中的意外的烦恼和折磨,又是许多家庭所避不开的;面对这折磨的亲情和母爱,更让人感动并难忘。因此我想,这部力作终于还是要进入更广大读者的心灵的。

    纵观中国儿童文学史,在汤汤之前,出现过张天翼、孙幼军等天才童话作家,他们的作品更加注重与现实的对应,但他们更多地是直接描绘现实,让童话形象直接接触具体现实问题,这就引出了一些教训(如《小布头奇遇记》中就直接写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等)。这是时代的局限和当时文艺风气的影响。到了新时期,孙幼军调整了自己的创作方式,改用了更为巧妙的对应策略,使作品具有了更永恒的艺术魅力。而在汤汤童话中,并不出现真正的现实问题,她给我们的只是审美体验上的对应。如喜地掉牙、长牙中发生的事,在现实中都不可能发生,我们只是在阅读和体验时,唤起了内心同构的体验。这是审美经验的呼应,而不是具体事实的重现。然而这种内心深藏的体验被唤醒,同样能激起心灵的汰洗与深刻的反思,同样可以把人提高。这就是审美方式不同于逻辑方式的奇妙之处。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