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落纸,三层丰满——汤汤童话艺术初探

    读汤汤童话,常有一种不易说清而更难说尽的好玩的趣味。细细想来,这里有三个层次,每一层都是抓人和迷人的。一是表层,即生动的、充满童趣的、每每与众不同的叙述层。二是与现实对应的层面,即故事中的许多意象非常巧妙地让人感觉到自己也是熟悉这一切的,自己也与这奇异故事有关,这是她的童话让人觉得沉甸甸的最关键处。三是人生意味与生命价值的层面,从她的作品中,常能生发出一些与永恒价值相通的东西。

    并不是所有的创作,或所有的童话,都能具备这三层的。但也不是说,不同时具备这三层,就不是好作品。比如,汤素兰的获奖长篇童话《阁楼精灵》,就只具备第一层和第三层,它想象力丰富,故事别致好看,也有一些人生意味,但离现实生活很远,并没有本文所说的第二层。另外,不少早期的“热闹派”童话,可能只有第一层而并不具备另外两层(即使有,也很稀薄,远未丰满)。陈丹燕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研讨会上,曾批评当时的有些童话作品:“一开始读就觉得耳边乒乓作响,热闹非凡,估计不少男孩子会喜欢这样的场面。但一遍读下来,让你心里动一动的感觉,是没有的。”我觉得这说得很到位。总之,是否同时具备这三层,作品的形态和意味,是不一样的。

    汤汤的作品,不论长短,常能同时具备三层。这有点像书家写字,一笔落纸,既能保持中锋用笔,而又兼具笔力与墨味——笔不在中锋易飘,有笔无墨易枯,有墨无笔成墨猪——这不是件容易事,于是就得研究书家用笔与书法意识的特点了。同样,汤汤童话做到三层丰满,这决不是刻意为之(创作中的刻意往往适得其反),而是顺着自己的笔很自然就达到的境界,所以,她创作时的思维特点与审美特点,也得好好研究才是。

    比如,在她的代表作《到你心里躲一躲》中,表层,写小主人公木零到傻路路山包去取宝,念一句咒语就能跑进对方心里,再念一句咒语就能逃之夭夭,他每次都碰到同一个傻路路“光芒”,宝被一次次取走后,光芒的眼睛越来越没有神采,最后,傻路路们要搬迁了,而光芒忽然来找他,也要到他的心里“躲一躲”,这会有怎样莫测的结果?这样的故事真够奇特而悬心的!但它的中层,分量更足更重:取宝渐渐成为这一带孩子的产业,取出的珠宝能卖高价,麻木的傻路路们不了解这项产业,他们还是那么天真地对待一切孩子,最后,傻路路山包没落了,他们不得不远走他乡——这里所写的,难道不是商业大潮席卷而来时,那些跟不上趟的落势群体吗?但木零最后一次到光芒心里取宝时,因为歉疚,因为不忍,呆了好久,流了几滴泪;而光芒临走前跑进木零的心里,也发现了木零记忆中的流泪经历,光芒出来后,眼睛又变亮了,他从这眼泪里得到了巨大的安慰……这难道不是在说,人类的真情,并非那些利益关系所可取代的吗?这就透出了具有永恒价值的审美理想。

    又比如,在她的又一杰作《别去五厘米之外》中,表层,是那奇异的小妖世界,他们是那样微小而又胆小,他们唱的歌是:“五厘米之外,/啪一下,/哧一下,/一团轻烟起,/风一来,/化作一屡屡,/消失无踪影,/再也无处寻,/别去五厘米之外,/别去五厘米之外……”他们都知道跑出五厘米外会没命的,他们每天的生活是禁锢的、单调的,但他们牢牢管束着自己。这天,有两个小妖一不小心,奔出了五厘米的界限,这可怎么办!汤汤童话的表层总能一下把人抓住,但它的中层也就在其中了:这种过分的管束和被管束,这种不合儿童天性的禁令,不正是现在那些家长们每天热衷于做的事吗?这两个小妖转念一想,反正要“啪一下,哧一下”了,有那么多平时想去、想看的地方,何不抓紧这最后时机看一看呢?于是他们手拉着手,战战兢兢地往前走。外面是多么好玩,世界是多么美妙啊,他们享受着自由,尽情疯玩,却什么也没发生。这就又透出了作品的第三层:儿童突破压抑、追求自由的天性。这以后,大家都不怕了,都跑到五厘米之外来玩了。原来,这歌后面还有两句,是管束他们的老奶奶太糊涂,给忘了:“去了——也没关系!去了——真的没关系!”这是对今天家长们的多么善意的嘲讽啊!

    汤汤童话的三境界,就是这么顺流而下、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实现的。顺着故事发展下来,这么多妙处就全在里边了。而其间,最突出、最难能可贵的,其实还是中层。这一层面,显示了作者内在的现实关怀与批判意识。如没有对儿童在过分管束中度过压抑童年的同情,她是写不出这样的作品来的。她的生活积累和人生体验,更多地集中在这一层,所以这往往也是汤汤童话的真生命所在。

    最近,少年儿童出版社又推出了“汤汤奇异童话系列”,内含她三个最新的中篇。我以为,它们也都一如既往,“三层丰满”,而中层尤为难能可贵。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