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近崛起的儿童文学作家,汤汤以其精灵古怪的鬼童话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鬼童话中,汤汤十分注重人物心灵的刻画和描写。“汤汤奇异童话系列”,虽然作为汤汤的转型之作,不再写鬼故事,而且在读者设定上倾向于低年龄段的写作,但它们依旧延续了汤汤童话的写作特点,对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了独到的艺术传达。 “汤汤奇异童话”系列包括《喜地的牙》、《青草国的鹅》和《一只蛤蟆叫太阳》三部作品。我认为,在这个系列童话中,《青草国的鹅》无论在情节设置上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最为成功。汤汤以清浅的文字,徐徐展开主人公草樱在人间和青草国之间的奇妙旅程。故事有些许幽默,又有些许忧伤。跟随作者的笔调,我们总能够被主人公的心灵世界所牵引。 在《青草国的鹅》中,草樱的心灵发生了两次巨大的转变:第一次是她离开依恋的乡村,这使她即使身在城市心中依旧充满了对乡土的思念;第二次是她离开人间来到青草国,这时她开始想念人间的亲人和生活。面对这两次转变,草樱似乎都身不由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却通过自主的选择,最终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返还到留有她愿望和亲情的人间。这是一个在放逐和回归中不断抉择的历程,其中表达出的主人公强烈的心理愿望,隐隐牵动人心。正因为如此,草樱这两次心灵的转变也成为故事最精彩、最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 主人公心灵的第一次转变,是她离开农村来到城市上学。草樱是一个生长在农村的小姑娘,她热爱泥土、草地和鹅。她逃离农村,是因为她喜爱的鹅开始成群结队地攻击她。被鹅反叛的草樱被放逐到城市,虽然远离了农村和青草,可是依旧在思念,城里的一小段田埂都成为了她魂牵梦萦之地。汤汤着墨在草樱热爱的那片乡土的描写,使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在她的笔下,乡村世界如同一幅铺陈在大地上的油画:绿油油的青草,光着脚丫的姑娘,雪白纯洁又可爱的鹅群……我似乎又回到那个恬静安宁的乡村,那个承载着我儿时欢欣岁月的地方。正是这种美丽,使草樱对乡土充满了不舍,即使通过幻想也要去往那长满青草的国度。也许,乡土也是根植在作者心中的独特情怀,正是带着这样的情怀,汤汤写出了这样的文字。 这身在城市却又怀念乡村的心灵动荡是直指现实的。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拉大了城市和乡村的距离,由此产生的留守儿童、务工子女等诸多问题一直回旋在人们的视野中。汤汤敏锐地触碰到了这个社会问题,写出了孩子在面临地域变迁的不安和困惑。或许,正是因为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才使草樱走入了幻想的国度,以对抗现实的无可奈何。这种幻想,是孩子逃离现实世界的手段。 不过,相较于草樱对青草土地感情的描写,草樱对人间亲情等情感的描绘上却存在些许欠缺。草樱在变身之前,作者并未十分突出亲情和人间情感世界的美好,那么,当她变身后,即使面对她热爱的青草泥土美景却依旧执意回到人间,这样的描写在情节上就显得有些突兀。虽然,作为弥补,作家在这个过程中突显了草樱追求梦想的决心,但是在情理上却依然是说不通的。因为,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人间真挚的父爱母爱才是她回归人间的原点。这一点《一直蛤蟆叫太阳》也存在同样问题。尽管作家对主人公想回家的心理进行了精彩演绎,但它们在情节上都缺少亲情的铺垫。 草樱心灵的第二个转变发生在她被鹅咬了一口变成鹅之后。这时候,可以说主人公放逐了自我,她跟随身体本能的召唤,来到了青草国的世界。可事实上,草樱一点都不喜欢变成鹅,她一直想念着人类的世界,即使她知道自己原本就是鹅,回到青草国是为了完成既定的使命。最后,草樱通过鹅王后的帮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留在人间做一个爱跳舞的女孩。作家在结尾处特别强调了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表达了她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 无论是选择留在青草国,还是决定回到人间,都是草樱自己选择的结果。在选择的自由中,也包含着责任,甚至暗含着牺牲和代价,这些也必定由孩子自己来承担的。正是在选择的过程中,孩子得以认识自我,获取成长的力量。在这个意义上,《青草国的鹅》对于现实中的儿童而言,拥有特殊的现实价值。但与此同时,作家对主人公“变身”的情节设定也存在一定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