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童话唱主角

    “蛋黄博士”是开幕的首届上海童话节的吉祥物。

    “六一”儿童节的少儿图书馆充满节日的欢声笑语,在白雪公主、丑小鸭等童话人物背景板的装点下,图书馆变身一座童话城堡。在蓝天幼儿园小朋友充满童趣与热情的开场舞蹈中,首届上海童话节在这里拉开帷幕。在象征着“为童年补给重要营养”的吉祥物蛋黄博士的指引下,小朋友们兴致勃勃走进生动的童话世界。本届童话节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底——也是本届市民文化节夏季档主打节目——整个暑假将以“梦幻的童话,五彩的遐想”为主线,在全市27个区县图书馆及1200余个学校阅览室举行包括主题活动、少儿讲座、阅读推广、阅读竞赛、教育培训、科普园地、演出展览、影视剧场志愿服务等200余项活动九大类公益免费活动,让孩子们的整个暑假都与童话和阅读相伴。

    说故事、画卡通、交朋友

    开幕式上,主办方举办“同在一片蓝天下”阅读关爱活动,向“小小新上海人”发起阅读倡议。上海少儿图书馆与上海市妇女联合会共同发起“为了孩子,为了未来”帮困图书捐赠。上海少儿图书馆向上海市儿童基金会捐赠一批童话书籍,参加活动的中外小读者也纷纷加入捐赠者的行列。

    开幕当日举办的“秀童话”中外童话故事会特邀中外少儿及家长欢聚一堂。通过双语小擂台、你画我来猜、童话小达人等活动环节,为中外小读者打造“浪漫纯真的童话舞台”,让爱播撒到更多孩子们的心灵。

    参与活动的小朋友中也不乏金发碧眼的外国小朋友的身影,在互动环节中他们踊跃上台,手舞足蹈地说着流利的中文介绍着自己和中国的渊源,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外国小朋友的“抢风头”表现让中国的孩子们“不甘示弱”,这些中国孩子就在台上说起了英文。一位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名字时说:“我的英文名叫Gary,因为iPad里有一只小鸟叫Gary,我特别喜欢。”

    活动当天,少儿图书馆还为每位小朋友准备了丰富的礼品,其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童话书。这一刻,童话成为了现场家庭之间的桥梁,孩子们共同玩耍,家长们则现场交流起了给孩子看童话的经验,孩子读过哪些,爱读哪些等话题也让大人们交流得津津有味。

    在充满屏幕的时代保留阅读的想象空间

    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少儿作家周晴在开幕式当天作为志愿者代表现身现场,接受组委会颁发的志愿者纪念聘书时,周晴表示,用爱心为孩子服务是每个儿童文学工作者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周晴告诉早报记者,在网络时代如何让孩子们热爱阅读是一项大课题,现在孩子的童年有繁重的课业,课余时间又被网络和其他娱乐“绑架”,留给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举办童话节的目的并不仅仅是推广童话、鼓励孩子看童话,同样是在呼吁一种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培养孩子对自然、对身边人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阅读习惯的改变在今天是一个无可回避的事实,从成人阅读到儿童阅读都面临同样的问题。“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屏幕,童话越来越多地通过绘本的形式畅销。但是视觉是一种具象的解释,太直接的画面会扼杀想象的空间。”周晴建议家长在让孩子接触各种电子屏幕之前,应先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而对于当下童话写作和出版的现状,周晴说,其实除了经典童话,一些优秀的当代中国童话往往淹没在庞大的书目中。此次童话节推出的“100本经典童话”和“100种中外优秀儿童读物书目”正是希望借此机会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和推荐。周晴特别推荐了青年作家汤汤的“奇异童话系列”——《喜地的牙》、《一只蛤蟆叫太阳》和《青草国的鹅》,“汤汤书里的主人公是在童话和现实的空间中穿梭,有一些很真实的迷茫和思考,同时又传递温暖和美好。很适合中低年级的孩子阅读。”

    不过周晴也提到,当下的童话创作面临着转型和瓶颈,因为时代背景的巨变,今天儿童的视野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远高于上一代人,“用一种今天的语言去讲一些古老的、不变的道理,才能更好地让孩子接受。”而相比于老一辈郑渊洁、金波等童话作家,青年一代中,好的童话作者还是十分缺乏。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