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本英语名著,最好别再翻译了

    傲慢与偏见

    王科一 上海译文出版社


    简·奥斯丁的这部经典小说可谓是家喻户晓,所以中译本也同样不少。但相比之下,最受好评的主要是两个版本:译林出版社的孙致礼译本,以及译文出版社的王科一译本。孙致礼版的比较现代,比较口语化,更地道,读起来更畅顺。而王科一先生的版本则稍微严肃些,有古典色彩,符合书里的那个时代用语,最大的优点是还原了原作的写作风格,凸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班纳特太太的语气和神态简直是活灵活现。

    动物农场

    董乐山或荣如德 上海译文出版社


    相比很多严肃的文学经典,《动物农场》只能算个小故事,翻译的难度并不大,许多出版社往往把它与奥威尔的《1984》合并成一本书推出。《动物农场》的前后译本有董乐山版、傅惟慈版以及荣如德版,翻译差别不大,但相比之下,因为董乐山堪称乔治·奥威尔在中国的传播者,所以他对原著的把握会更准一些。当然,有能力的读者还是建议去尝试下英文原版,因为从原版中尤其能读出那种诙谐幽默的深刻讽刺。

    《双城记》

    宋兆霖 北京燕山出版社


    在中国,狄更斯的《双城记》应该是他最知名的小说,原因是这部小说的开头经常被人引用:这是最美好的时代,这是最糟糕的时代…… 

    这个翻译,来自于宋兆霖的译本。石永礼、赵文娟则译作了“那是最好的年月,那是最坏的年月”,只能说没有太大问题;但张玲、张扬竟然译出了“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发挥得过火了。由开头判断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可取,但整体而言《双城记》确实还是宋兆霖译得最好。

    《洛丽塔》

    于晓丹 译林出版社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中译本,在近20年中,国内先后有十多个译本出现,但之前的版本均不完整,只有2006年上海译文版的才是全本。

    这个全本的译者是主万,对他的翻译评价比较极端,有的读者认为他将原著的味道表现的淋漓尽致,但也有的读者认为这个译本很烂,具体可见小说的开头,“洛丽塔,照亮我生命的光,点燃我情欲的火。”另外一位较受欢迎的译者于晓丹则译为:“洛丽塔,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念之火”,相对更加简洁有力,打动人心。

    其实,由于纳博科夫比较“卖弄”,所以原著确是有点难读,长句较多,语言较杂,于晓丹是把这些句子切断了然后重新组织。主万的翻译比较忠实原著,但是读起来就会显得晦涩一点。

    《了不起的盖茨比》

    姚乃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为“美国梦幻灭”的代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也是有N多的译本,流传最广的是巫宁坤的译本,他偏于直译,用词简洁凝练,朴实自然,主要缺点在于错译很多,又经常硬翻,搞得句子长之又长。姚乃强的译本则偏于意译,用词富有文采,讲究修饰,体现了原文流畅通达、行云流水的风格。另外,我个人觉得周敦仁在1982年那个译本中为小说译的名字实在很妙:《灯绿梦渺》,把整本小说的意思都概括出来了。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