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10本英语名著,最好别再翻译了

    在外国文学爱好者的圈子里,有个隐秘的共识:如果要买译本,越老的译本越好,而且除英语名著外,其他语言的译本质量都可以保证。

    原因在于:1、改革开放多年以来的强化教育下,现在中国懂英文的人太多了;2、许多经典名著的作者早已去世多年,版权开放,随便谁都可以来出版发行;3、经典著作永远不愁没人买。

    然而,如今许多译者根本不具备一个优秀翻译家的综合素养,“信达雅”一个不通,就来强行翻译名著,翻出来的东西让人不忍卒读,还大言不惭说自己天下第一。前一阵子沸沸扬扬的“李继宏+最优秀译本”事件便是个突出案例。

    各位文学爱好者,如果想读外国经典,请千万慎重选择译本。英语学好了后,还是读原文最佳。以下特选10本英语名著做个译本比较,供君参考。

    《瓦尔登湖》

    仲泽 四川文艺出版社


    梭罗的《瓦尔登湖》译本繁多,至今已出版了35个译本,实在惊人。

    一般来说,大家公认是徐迟译得最好。徐迟是《瓦尔登湖》第一个译者,通常来讲第一个译者对原著的诠释是最好的,很大程度上能够真实呈现书的本来面貌,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很多翻译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比如“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使忠于职守的牧人要跳过篱笆,遇到过很多困难”,这些看似很文艺的语句实际上是错译。

    除了徐迟的译本,其余34个译本里,仲泽的译本是最新的译本,也许是目前最为贴近原文、汉语表达最为雅正的一个本子。译林出版社许崇信和林本椿合译的那个版本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将原文的意思翻译得完整到位。另外,王光林、戴欢、王家湘的译本评价也都不错,读者可以自行选择。

    《在路上》

    文楚安 漓江出版社


    《在路上》目前在国内只有四个中译本。现在读者能在市面上见到的《在路上》大多是王永年的译本,是最新的一个译本。不过, 王永年自己却说不喜欢这本书,认为它没有多大文学价值、行文结构比较糟糕。一个讨厌这本书的译者能把这本书译好?这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公平来说,王永年这个版本遣词造句有些地方感觉很绕,不顺口,也把一些很地道的俚语直接略过不译,看起来总显得生硬。相比而言,书友们还是喜欢文楚安的版本,二者最明显的区别是《在路上》里广为传颂的那句话,王永年译为“我是个年轻的作家,我要起步”,文楚安的则是“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你说哪个道出了作者的精神?

    《老人与海》

    吴劳 上海译文出版社


    毕竟是海明威最广为人知的作品,《老人与海》的中译本也有30个左右,可谓是“人丁兴旺”。颇为传奇的是,第一个翻译《老人与海》的竟然是张爱玲。

    不过,张爱玲的译本虽然有不少精彩的地方,但个人风格还是太强烈了,就译本而言,不算最好。余光中也有译本,但小纰漏不少,令人遗憾。

    目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吴劳的译本是目前评价最高的,最为贴近原著。但正因其贴近原著,有些读者会认为比较生硬,不够流畅,因而更喜欢海观的译本。这两个译本就看读者自己心中怎么定义好翻译了,有人认为完全流畅的中文最好,有人则认为带有欧美味道的长句式读着才像原作。

    《福尔摩斯探案集》

    周克希 译林出版社


    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系列,最广为人知的中文译者就是“群众”,书友们一般称之为群众版,1981年出版,已经印了几十次了。“群众”二字有两层含义,一是出版社叫群众出版社,二是这套书的译者很多,是众人合译。

    不过,因为这是很老的译本了,好多地方翻译生硬、出错,所以相比之下,周克希的译本会更好些。他的翻译严格忠实原文,流畅而不僵硬。另外,还有俞步凡的译本可供选择,俞步凡惯用文言翻译书信、电报、古籍,十分贴切。网上之前把俞译本贬得一塌糊涂,其实就是因为文章标题恶心了点,后来2006版又改回来了,内容绝对可以。

    《飘》

    黄怀仁 朱攸若 中国华侨出版社


    《飘》最早引进国内时的译本应该是傅东华的译本。译者的翻译水平很过硬,语境用词比较委婉古典,全部是中国式的地名与称呼,在如今看来有些过时。另外,他的译本省掉的太多了,不够完整。现在比较通行的是李美华的译本,文笔柔美细腻,唯一的问题就是将外国人名中国化了,几位主角叫做“郝思嘉、卫希礼、韩媚兰”,读起来虽亲切,但也感觉有些怪怪的。

    目前《飘》评价较高的译本有两个,一个是黄怀仁和朱攸若的合译本,语言流畅,文笔清新,讲求意境,也比较忠实于原文;另外就是贾文浩、贾文渊和贾令仪(俗称三贾)的译本,用词虽通但不俗,流畅又谨遵原作。另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陈良廷译本流传也很广。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