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但是你不能不知道《小王子》。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花之间略带惆怅的故事想必已在许多读者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倘若这时你再翻开这本世纪文睿出品的《空军飞行员》,书里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那在绝境中依然不服输的倔强,将会让你再一次折服在圣埃克苏佩里笔下,为它的牺牲主义精神赞叹。
或许正是高空赋予了这特殊空间与众不同的视角,当从上空俯伏往下看时,才能尽看人世间的变幻莫测。在《空军飞行员》这本书中,圣埃克苏佩里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叙述了1940年5月23号他在北方阿拉斯上空的一次侦查飞行。这次的侦察飞行同前几次的一样,是“敢死队任务”,之前短短三周的侦查任务中,圣埃克苏佩里所属的侦查部分23个机组就损失了17个。失败的情绪弥漫,人们好似沉浸在一种“支离破碎、厌烦,尤其是徒劳无益的气氛”中。无意义的侦查、习以为常的死亡、难以掌握的任务等,这些形成圣埃克苏佩里最初侦查时的焦虑情绪。犹记得在第十六章中描写的村庄景象,村民如同失去牧羊人的羊群一般,四处分散,没有方向。人们说最糟糕的情绪不是厌恶或是失望,而是没有感情。如同后来描写的村庄里出现的那些士兵,说着所谓“要去打仗”的信条,却最后接受困于和平表象下的混乱中。
种子得先在泥土里烂掉,才能使树木破土而出。尽管覆灭的景象惨不忍睹,却依旧没有压垮圣埃克苏佩里的心志,因为他相信“尽管种种失败的丑相,还是显出是走向新生的惟一途径”。这是一种转变,是一种升华。面对德国的军队,圣埃克苏佩里他们无论在军队还是物资上都显得那么不足。然而,是什么样的信念使他们能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主动地扑向自动的屠宰场?在面对德国军队的攻击中,死亡似乎也被升华了,害怕停留在肉体里,唯有大无畏的精神脱颖而出。每一次的爆炸声在圣埃克苏佩里看来都是一种磨练,不为下一秒可能的死亡担忧,而是欢喜于前一秒的重生。若是我们臣服于失败,我们也就感受不到活着的喜悦。在面对自己的国家、土地以及身边的亲友,圣埃克苏佩里明白牺牲是一种奉献,将自己预备给自己所爱的一切。
对于大部分的人们来说,飞行是一种过程。我们从此岸到往彼端,怀着各不相同的心情,去面对那等待着我们的未知;而在圣埃克苏佩里小说《空军飞行员》里面,飞行则是一次次对生命的体验。战争、文化、和平、牺牲,在圣埃克苏佩里笔下就像相互制约的齿轮,组成生命的秩序。同为飞行系列的小说,如果说《夜航》讲述的是用生命去进取的冒险故事,那么《空军飞行员》中圣埃克苏佩里则是身体力行地见证了敢于接受牺牲的精神培育了日后取得胜利的温床。不同于以往描写战争时哀恸沉重的语调,圣埃克苏佩里采用的诙谐比喻和描写反而更加打动人心。这本书不是小说,却尤甚小说;不是自传,却尤甚自传;不是散文,却尤甚散文。因为它是圣埃克苏佩里亲身经历的真实写照,是“一位战士的信条,一位行动中飞行员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