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700万元,预计2020年完成全书25册
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语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将启动“大修”工程,并力争在2015年出版第二版第一册,预计2020年完成全书25册、约6000万字的编纂出版工作。12月10日,《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出版启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副署长邬书林,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振武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主编华建敏指出,大型品牌辞书是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以打造文化精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实践,此次修订要以权威性为核心,在突出公益性前提下充分把握市场规律,研究新技术环境下阅读、出版及赢利模式的变化,广泛收集大型电子语料库、知识库,建立面向互联网读者群的辞书编纂和发行平台,让精品文化工程在信息的海洋中牢牢掌握话语权。华建敏强调,编纂修订《汉语大词典》是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汉语大词典》很有必要建立定期修订机制,及时反映新事物、新词汇,使《汉语大词典》不断以新的面貌,更好地承担继承和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工委会主任柳斌杰在讲话中强调,《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工作正式启动,这是文化基础建设的一件大事,也是新闻出版战线落实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求,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工程。柳斌杰指出,作为我国最大、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以来,在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沟通语义和规范文字工具、全面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的编纂出版工作,柳斌杰强调,要与时俱进,展现时代风貌;要科学严谨,锤炼文化精品;要创新技术,提升传播能力;要依靠人才,培养编辑队伍;要精心组织,落实保障措施。
会上,《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工委会副主任邬书林宣读了《关于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立项的通知》以及《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工作委员会名单。
《汉语大词典》是在党和国家老一代领导人直接提议、指导下编撰出版的,历时18年,于1993年编纂完成12卷本皇皇巨著。共收词目37.5万条,计5000余万字,插图2200余幅;全书12卷,另有索引1卷。出版之后产生了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荣获了首届国家图书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定为世界权威工具书、联合国汉语翻译的工作用书,美国、韩国等许多国家引进版权,成为中外语言与文化交流的重要使者。
适时修订是保持辞书活力所在。作为编纂修订的专门机构,汉语大词典编纂处从《汉语大词典》出版之日起,就投入到第一版的修订工作中。2010年出版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项目《汉语大词典订补》。经过严密、审慎的论证,2012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确定《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并下拨首批资助经费,专项支持这项工作,资助总额为2700万元。并成立了新的《汉语大词典》工作委员会、学术顾问委员会、编辑委员会。据介绍,《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量超过三成,其中修订释义1万余条、新增词条10万至12万,将以“释义准确、义项齐备、书证详实、体例严谨”为特色,配备更为完整、可供参考的《附录》和《索引》。
新闻出版总署出版管理司司长吴尚之,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方世忠,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陈昕,《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副主编赵振铎,原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总编辑、《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委王涛以及《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工作委员会、学术顾问委员会、编纂委员会的专家学者,编辑出版单位相关人员百余人出席了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