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竹风和《汉语大词典》

    著名学者罗竹风,对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已是比较陌生的姓名,但上了年纪的人都对这位腹笥宽广、博古通今的语言学家、辞书编纂家敬仰有加。
    
    今年11月25日是罗老诞辰一百周年,他出生在山东省平度县,于1931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和哲学系,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罗老立即响应中共北方局关于“脱下长衫,参加游击队”的号召,投笔从戎,与他人一起在平度组织一支抗日武装,并于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作为一个早年参加革命又有如此高学历的革命者在我党历史上也是比较少的。解放后罗老长期从事宗教、出版等方面的工作,他在各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特别被世人称道和铭记的是罗老作为常务副主编编纂的《辞海》和作为主编的《汉语大词典》。从而也让不但是文化人而且连普通的读者也牢牢记住了“罗竹风”这个名字。
    
    由于我和罗老相识、相处十几年,耳濡目染,从罗老身上学到了许多优秀的品质。编纂出版《汉语大词典》是件前所未有的开创性的巨大工程,我有许多次看到罗老伏案修改、校订条目的小样,即使在出差的火车上也全神贯注地不顾车厢的颠簸不停而在小五号体的铅字校样上勾划、修正,而这时罗老已是七十五岁高龄,更令人吃惊的是他把校样中的错字、错句或某本专著中错的原句——挑出来加以改正,竟没用一本参考书和辞典,可见他的渊博学识和非凡记忆力。
    
    1993年罗老因患晚期癌症,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洋洋五千万字的十二卷本《汉语大词典》终于出齐了,这套标志着我国汉语言文字最高水平的大词典的问世,震动了华人世界,为了表彰参加编写的四百余人不避寒暑,艰苦奋斗,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十八年如一日的丰功伟绩,党中央、国务院破天荒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庆功大会,江泽民、李鹏等主要领导都亲自出席,作为《汉语大词典》主编的罗竹风也在克服病痛折磨的情况下,坐着轮椅飞往北京。在京他受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亲切会见,这是一个人难得的殊荣,但罗老回上海后从不对此渲染,从不因而沾沾自喜,当我问及他有什么感受时,罗老竟轻轻地叹口气说:“《汉语大词典》的编纂成功,是靠了多少人的努力啊,可惜有好些无名英雄没能去参加庆功会,还有不少同志没有看到书的出版就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从罗老身上我看到了一个革命前辈,一个执拗智者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
    
    罗老是位我党不可多得的语言学家、宗教学家、出版家、辞书编纂家、杂文家,是上海社会科学界的领头人之一,而罗老为人厚道、谦虚、胸怀宽广、善纳人言,也为人所称道,在罗老的追悼会上原上海市委第一书记陈国栋同志为罗老题词:“学识渊博,高尚风范”,原上海市委第二书记胡立教同志称罗老:“德高识广”,这样的评语是十分贴切、正确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