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一直温暖——《小猫杜威》

  一直很喜欢虎斑猫。
  很多年前,在张謇故居里喂过两只虎斑猫,黄色的毛,褐色的斑纹,额头有着威风凛凛的三横,可惜不是“王”字。那时,我住在南通,离张謇故居一墙之隔,站在阳台上,能看见张謇故居的幽深庭院。每到下午三四点的时候,总有两只虎斑猫趴在故居二楼的栏杆上晒太阳,偶尔,懒洋洋地抬眼看我一眼。
  住久了,和故居门口值班的老大爷混熟了,老大爷允许我带着猫粮进去喂它们,伟嘉猫粮,鸡肉口味和金枪鱼口味的是它们的最爱,一丁点都不会浪费。吃饱了,在草地上肆意地打着滚……夕阳,晚霞,微风,淡淡的花香,长江口轮渡悠长的汽笛声,还有,身后陪我一起喂猫的人,被时光,铭刻成一段记忆。那时,爱情还在。
  后来,离开了南通,带着千疮百孔的一段感情,和一本仓促写完的硕士论文。就像一幕短剧,邂逅,相爱,别离,四个月,然后,用一生的时间去悔恨,和思念。
  最痛最痛的那一刻,不是挥手告别强忍眼泪笑着说你要好好的,而是一次次和记忆擦肩而过的瞬间,正如《小猫杜威》这本书,唤起了很多努力想要去遗忘的东西……杜威,让我想起了曾经爱过、痛过的往事,如果往事还是那么伤人,那么,记忆不请自来的时候,眼泪会下来的。
  照片里的杜威,和张謇故居里的虎斑猫一模一样,除了尾巴,杜威的尾巴毛茸茸的,像松鼠,除此以外,它们是如此的相像,包括攀爬的动作、吃东西的神态。心,居然会微微地疼,从看见还书箱里冻僵的杜威开始,即使是一页一页翻下去,看到杜威吃橡皮筋,嗅樟脑草的欢乐场景,我也能感觉到,心底,一个角落,疼痛的来临。因为,杜威终究会一天一天老去,人与猫之间,人与人之间,所有的结局,一定是离别,谁都逃不掉。当读到杜威出逃的那一段,我知道,这就对了,这才是人生。爱情也是。
  书看到一半,原本打算不看了,没有勇气去看最残忍的一幕,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可是,当薇奇写到:
  杜威十七岁时,我差不多已经不再想到它的死了。我不再把这看成是不可避免,而看成道路上的另一块里程碑。既然我不知道里程碑到底在哪里,具体什么形状,何必花时间去操心呢?也就是说,我尽情享受我们共同度过的每一个日子,晚上分别时,只期待着第二天早晨再见。
  这段话,让我陷入了深思,如果把离别视为一个里程碑,如果人生,原本就是一段又一段的路程,终点,就是起点,过程,才是最重要的,那么,那些离别之后的爱与哀愁,是否可以就此释怀?没试过,但是,我想,可以尝试一下,接受这种观点。
  回想那些痛,那些漫漫长夜的辗转反侧,发现,其实我纠结的,是爱走了以后的孤单,而忽视了那些曾经让我温暖的片段。此刻,记忆涌上来,月色,窗前的一盏台灯;夕阳,门口等候的身影;酷暑,一碗冰镇的绿豆汤,以及,牵手去菜场买一把青菜……一幕幕,那么温暖。
  可还是不能放下。除非我知道,如果可以一直温暖,直到记忆老去。
  是薇奇在结尾写的这段话让我幡然醒悟:
  多少年来,我以为自己为杜威做了这些。我以为这是我的故事。当杜威受伤、寒冷和哭泣时,我在那里。我抱住了它,我确保一切都安然无恙。
  然而,那只是一小部分事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么多年来,在艰难的日子,在美好的日子,在所有构成我们生命之书的一页页的那些不被记忆的日子里,是杜威在抱着我。现在它仍然抱着我。
  是的,爱,如果不执著于回报,如果以感恩的心,去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那些走过的路,坎坷,或者平淡,其实,都是一种拥抱,拥抱生命的过程,以及,温暖彼此的心灵。能做到这一点,再回首,看看那些痛彻心扉的岁月,也不过,只是一个成长的瞬间。
  其实真的可以一直温暖,因为爱的过程,就是彼此温暖的过程,不管最后,爱,去了哪里,那些温暖的记忆,还在。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