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阅读渐成为全民阅读的一个活跃部分

  “是阿西莫夫引导我走进科学世界并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尹传红说。谈及30年前中学时代的自己,怎样为了买一本《最新科学指南》而跑遍全城书店的经历时,这位已经出版7部科普著作的科普作家曾有这样一番深情地回忆:“……在随后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周都要到城里最大的一家书店打听:‘阿西莫夫那本《科学导游》到了没有?’少年时代这段心有所寄、热切期盼的美好时光,令我终生难忘!”

  亦是阿西莫夫迷的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北京天文台原台长王绶琯则这样评价阿西莫夫的作品:“一路指引你看着科学的风景,最后领到你登堂入室,到了科学的殿堂。”

  而科普作家又该读哪些经典呢?卞毓麟的答案是:“阅读是写作的上游,科普作家更应多读科普大家的作品,并深刻领悟其中的写作奥秘和玄机。”

  “不仅仅科普阅读的对象是多元化的,即便同一个人也应该多涉猎不同类型的科普作品。”卞毓麟向记者阐释道,“我上中学时看苏联作家伊林写的书,后来读阿西莫夫、卡尔·萨根……进行科普阅读的时候,不光要注意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更要关注作者或者译者的风格,感悟到其思想,只有这个时候才收获最大。”

  培育阅读习惯

  “科普阅读跟以前相比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越来越重视全民阅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来,将科学普及作为一项很重要的活动在全民中进行推广。而科学普及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就包括科普阅读工作。”苏青谈道。

  据了解,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普阅读的活动当中,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科学阅读的习惯,同时增加公信力推进全民科普阅读,科普社近年来积极组织开展科普图书公益漂流活动;为了让公众对所出版的新书中蕴涵的知识得以了解并掌握,进而吸引更多的读者人群,科普社还积极组织作者参与新书、重点书发布推介会,由作者就书中所蕴涵的科普知识来进行讲解;为了增加孩子们科普阅读的兴趣,扩大孩子们的知识面,养成其爱读书、好读书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大图书的品种推介,科普社还组织多场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回讲演。“我们期待这项公益活动能够成为科普社的一个品牌,能够将其制度化、常态化,并通过公益组织的结合使得这项活动能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更广泛的影响。”此外,科普社还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海淀区学院南路等专门打造“科普一条街”,通过科普橱窗展示科普知识,让市民在散步的时候就能浏览到这些科普知识,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科普阅读推广绝非朝夕之役,而是长久之功,要将其常态化、制度化,从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公众的科普阅读兴趣,养成其读书的好习惯。”苏青谈到未来科普阅读推广所努力的方向时表示。

  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赵彤认为,推动科普阅读推广,不仅需要出版社的大力推动,更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好的图书出来了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了解它,这样才能激发人们的阅读兴趣。”据其介绍,该社于2010年从英国引进《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共60册),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到这套优秀的科普图书,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特意组织了一批专家到全国各大城市、学校作讲座。“因为以前到学校作讲座的都是文学作家,刚开始跟学校联系时,学校的老师们心里还直打鼓,不知道会收到怎样的效果。谁料想,一个讲座下来,热烈的效果超乎了老师的想象。也激发了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赵彤说。

  当下,科普阅读推广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个单一的宣传途径或渠道,要积极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乃至3G移动等传播媒介,全方位地推广科普阅读。正如科学松鼠会网站主编颜园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兴媒体的应用正日渐改变着公众的阅读习惯,在积极适应这种改变的同时,也要将更为准确的科学知识和科普内容传递给公众。

第一页

      相关新闻: